Vizio於2011.6.16.向美國ITC控訴包括晨星等廠商電視與零組件產品侵犯其US5511096、US5621761、US5703887、US5745522及US5511082等5項專利權。
ITC在2011.7.14.立案開始調查程序,2011.11.2.做出最終裁定,終止調查程序。
相關資料請見:http://www.usitc.gov/secretary/fed_reg_notices/337/337_789_Notice11022011sgl.pdf
被告群
Coby Electronics Corp., Lake Success, NY
Curtis International Ltd., Canada
E&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Inc., Van Nuys, CA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N Corp US, Inc., San Diego, CA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Japan
Renesas Electronics America, Inc., Santa Clara, CA
Sceptre, Inc., City of Industry, CA
Westinghouse Digital, LLC, Orange, CA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Apple vs. Nuevas
西班牙海關查獲一批來自中國的盜版產品,其中含有Nuevas的nt-k平板電腦,Apple於是分別在2010.11.及2010.12.對其平板電腦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民事)及刑事訴訟,同時取得了市場禁令﹐禁止Nuevas將其在中國代工生產的NT-K平板電腦輸入西班牙。法院於2011.11.3.判決Nuevas未侵害Apple的專利後,Nuevas因本案使平板電腦的銷售量自15,000降至200台,因此,也要控告Apple違反反托拉斯法,要求賠償損失、應得獲利及道德傷害。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USPTO 2010-2015 Strategic Plan
USPTO於2010.9.公布USPTO 2010-2015年戰略計畫,其戰略目標共有4項:優化專利品質與時效性、優化商標品質與時效性、領導美國及全球改善智慧財產政策、達成組織卓越。
相關資訊請見:http://www.uspto.gov/about/stratplan/index.jsp#heading-1
優化專利品質與時效性
縮短專利首次通知(first action)與最終審定(final action)的待審期及提升所核發專利的品質,具體作為有:
1.重整專利審查作業(patent process):如改善專利審查人員產能(計點)制度;訂定優先項目,如加速審查綠色技術、多軌式客製化審查等,以提升效能。
2.增加審查專利申請案的能量:如2011、2012會計年度進用約1,000名審查人員;針對案量高的技術領域加班等。
3.藉由國際合作及工作分享改善專利待審期及品質。
4.評量及改善專利品質。
5.改善訴願及核准後程序:簡化訴願程序,縮短訴願時程。
6.開發及建置端至端(End-to-End)專利作業系統(patent process system):從申請到公開的所有資料均使用XML格式。
優化商標品質與時效性
維持首次通知(first action)及待審時間(total pendency),並提高審查品質,具體作為如下:
1.維持商標平均首次通知時間介於2.5至3.5個月之間,以及13個月的待審期。
2.持續監控及改善商標品質。
3.確保商標在申請與註冊中,商品及服務標示的正確性。
4.強化「美國商標審理與上訴委員會(TTAB)」的運作。
5.藉由發展並實施商標新一代IT系統,將IT系統現代化。
6.培養新一代的商標專業人才。
領導美國及全球改善智慧財產政策
領導美國及全球改善智慧財產政策,並加強智慧財產保護確保美國的智慧財產法律能持續適應新的先進技術,同時國外的智慧財產局也能改善他們的智慧財產制度,具體作為如下:
1.主導美國國內智慧財產政策議題,發展國家智慧財產戰略。
2.在加強保護及執行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政策方面擔任領導地位。
達成組織卓越
確保健全的資源管理、人力資源規劃及企業服務,並有效利用資訊技術,具體作為如下:
1.改善IT基礎建設與工具。
2.實施穩定的經費運作模式。
3.改善與員工及利害關係人的關係。
相關資訊請見:http://www.uspto.gov/about/stratplan/index.jsp#heading-1
優化專利品質與時效性
縮短專利首次通知(first action)與最終審定(final action)的待審期及提升所核發專利的品質,具體作為有:
1.重整專利審查作業(patent process):如改善專利審查人員產能(計點)制度;訂定優先項目,如加速審查綠色技術、多軌式客製化審查等,以提升效能。
2.增加審查專利申請案的能量:如2011、2012會計年度進用約1,000名審查人員;針對案量高的技術領域加班等。
3.藉由國際合作及工作分享改善專利待審期及品質。
4.評量及改善專利品質。
5.改善訴願及核准後程序:簡化訴願程序,縮短訴願時程。
6.開發及建置端至端(End-to-End)專利作業系統(patent process system):從申請到公開的所有資料均使用XML格式。
優化商標品質與時效性
維持首次通知(first action)及待審時間(total pendency),並提高審查品質,具體作為如下:
1.維持商標平均首次通知時間介於2.5至3.5個月之間,以及13個月的待審期。
2.持續監控及改善商標品質。
3.確保商標在申請與註冊中,商品及服務標示的正確性。
4.強化「美國商標審理與上訴委員會(TTAB)」的運作。
5.藉由發展並實施商標新一代IT系統,將IT系統現代化。
6.培養新一代的商標專業人才。
領導美國及全球改善智慧財產政策
領導美國及全球改善智慧財產政策,並加強智慧財產保護確保美國的智慧財產法律能持續適應新的先進技術,同時國外的智慧財產局也能改善他們的智慧財產制度,具體作為如下:
1.主導美國國內智慧財產政策議題,發展國家智慧財產戰略。
2.在加強保護及執行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政策方面擔任領導地位。
達成組織卓越
確保健全的資源管理、人力資源規劃及企業服務,並有效利用資訊技術,具體作為如下:
1.改善IT基礎建設與工具。
2.實施穩定的經費運作模式。
3.改善與員工及利害關係人的關係。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Sony收購Sony-Ericsson
據報載Sony已同意以10.5億歐元(US$14.6億元)的現金,收購Ericsson持有的Sony-Ericsson全部股權,未來將積極投入消費者導向智慧手機及新款手機研發,並將智慧手機整合到公司產品組合,加入以網路連結平板電腦、電視和個人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平台。該交易尚待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於2012.1.完成。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新興的NPE
Round Rock Research LLC於2011.9.及2011.10.代表Easyweb Innovations這間紐約公司,分別向Twitter及Facebook提起訴訟,指控Twitter及Facebook,允許\用戶張貼訊息在網路上,並讓搜尋引擎得以抓取這些內容的行為,侵犯了5項Easyweb Innovations擁有的專利。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Round Rock Research LLC是由John Desmarais於2010年成立的公司,John Desmarais是化工/法律雙學位的大律師,在2007年曾代表通訊設備業者Alcatel-Lucent,就MP3專利問題,讓Microsoft判陪US$15.2億元。
2009年Desmarais向Maron半導體購得4,500項專利後,於2010年離開位於紐約的事務所,創立了Round Rock Research LLC,專門從事專利授權業務。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Round Rock Research LLC是由John Desmarais於2010年成立的公司,John Desmarais是化工/法律雙學位的大律師,在2007年曾代表通訊設備業者Alcatel-Lucent,就MP3專利問題,讓Microsoft判陪US$15.2億元。
2009年Desmarais向Maron半導體購得4,500項專利後,於2010年離開位於紐約的事務所,創立了Round Rock Research LLC,專門從事專利授權業務。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iPhone 4S的專利訴訟
Apple才剛推出的iPhone 4S雖不能滿足Apple Hans的期待,但開放預購的首日即有100萬支的業績,顯示其產品的力道。
人怕出名、豬怕肥,隨即在2011.10.9.就傳出丹麥Aalborg University的教授Frolund Pedersen認為:iPhone 4S所使用的雙天線技術侵犯他和同事一同開發的專利技術,而該專利又於2007年轉讓給Samsung,這下情形又變複雜了,這場戰爭可能會演變成Samsung與Apple的戰爭了!
人怕出名、豬怕肥,隨即在2011.10.9.就傳出丹麥Aalborg University的教授Frolund Pedersen認為:iPhone 4S所使用的雙天線技術侵犯他和同事一同開發的專利技術,而該專利又於2007年轉讓給Samsung,這下情形又變複雜了,這場戰爭可能會演變成Samsung與Apple的戰爭了!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Kindle Fire未上市就被告
Amazon.com才於日前剛發表它的平板電腦產品Kindle Fire,預計2011.11.15.才要上市,就遭到Acacia Research Corporation的子公司Smartphone Technologies LLC控告其侵害多項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經常使用到的手寫觸控輸入技術(US6,956,562),以及在2002年授權給Palm的PDA行事曆操作顯示技術的專利。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燦坤註冊會員特典商標遭駁回
燦坤從2002年起推行會員制,提供會員購物優惠,每年透過平面、電子、網路等媒體宣傳,以「會員特典」為號召進行特賣活動。遂以會員特典向智慧局申請商標註冊,在遭到智慧局駁回後,提起行政訴訟。
智慧財產法院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認為會員特典是廣告用語,消費者沒辦法只從「會員特典」就知道是燦坤的商品或服務,因此判燦坤敗訴。
智慧財產法院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認為會員特典是廣告用語,消費者沒辦法只從「會員特典」就知道是燦坤的商品或服務,因此判燦坤敗訴。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如何避免侵害著作權
橙果設計公司,4年前替丹比喜餅設計一款金魚圖案外包裝,但被陳姓女大生控告抄襲。本案於2011.4.台北地院一審時宣判橙果無罪,但二審時智慧財產法院改判,認定橙果蘇姓設計師抄襲,判刑3月得易科罰金9萬元,另外橙果還被判處罰金35萬元,民事部分則須賠償30萬元。以下將先談著作權的保護要件,再談侵害的態樣及防治之道。
著作權保護要件
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在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調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文化發展,而其所謂的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且需具有原創性(Originality)與客觀化之一定形式。保護的標的包括:語文著作、音樂著作、戲劇、舞蹈著作、美術著作、攝影著作、圖形著作、視聽著作、錄音著作、建築著作、電腦程式著作。
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對著作的保護係採創作保護主義,亦即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不需再申請或註冊,其保護僅及於該著作之表達(Expression),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思想(Idea)、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
著作權侵害
既然著作權的目的在保護著作人的獨立創作(Independent Creation),且所保護的是著作人的表達而不是思想。因此,在判斷著作權是否遭侵害時,需考慮的因素有二個,首先,被侵害的標的必須是表達而非思想,其次,被告必須有接觸(Access)或實質相似(Substantial Similarity)的抄襲(Copying)行為。
因此,二個相似的著作,是不是就一定有一造會侵權呢?其實並不必然,必須還要看是否有接觸或抄襲的行為。如某日小強在自由廣場上拍了一張中正紀念堂正面的照片,另日小潘帶著女朋友去玩,也在同一地點拍了一張照片,既然地點相同、場景相同,當然是相似的照片,但如果小潘沒有接觸、抄襲,基於創作保護原則,就沒有侵害的問題。
但是,很多時候思想與表達是不易分開的,此時如果保護了表達,不啻是對其思想的保護,保護創作人的思想,又是違反著作權精神的行為。因此,Sherman等學者在1989年提出必要場景原則(Scenes a Faire)與思想表達合併原則(The Merger Doctrine of Idea and Expression),以在特定情形下,將表達與思想予以合併而均不予保護。
防治之道
了解了著作權保護要件與侵害的判定的原則,那我們應該如何防治被告侵權呢?在法律上有句名言:「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因此,如何舉證該著作是自己的原創是件很重要的事。
一般高科技公司在做研發都會要求研發人員在研發過程中,要撰寫研發記錄簿,研發記錄簿係採膠裝裝訂,不能用活頁簿,且編有頁碼,以防有資料遺失,研發人員按時間順序記錄研發進度,並有見證人簽名,其上級主管也要定期查閱簽名,在面臨訴訟時,研發記錄簿即是自行研發的證據。
其次是建立無塵室(Clean Room)的機制,由於著作權的侵害與否,在於被告是否有接觸或抄襲原告的著作物,無塵室的機制則是將參與研發的人集中在一個工作室,在這個工作室中必須隔離可能的侵權物,使渠等無法接觸到原告的著作物,當然這個管理機制的建立,必須要相關的管制作為,方能在舉證時立於不敗之地。
法律是講求證據的,如果研發過程中未留下任何記錄,則明明是嬴的官司也可能會打輸,業者在接到訴訟案件時,應該不要慌張,趕快去準備證物,當然,證物也不是臨時去找就會有的,一定要在研發過程中就要留下,才能在訴訟中立於不敗之地。
著作權保護要件
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在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調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文化發展,而其所謂的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且需具有原創性(Originality)與客觀化之一定形式。保護的標的包括:語文著作、音樂著作、戲劇、舞蹈著作、美術著作、攝影著作、圖形著作、視聽著作、錄音著作、建築著作、電腦程式著作。
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對著作的保護係採創作保護主義,亦即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不需再申請或註冊,其保護僅及於該著作之表達(Expression),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思想(Idea)、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
著作權侵害
既然著作權的目的在保護著作人的獨立創作(Independent Creation),且所保護的是著作人的表達而不是思想。因此,在判斷著作權是否遭侵害時,需考慮的因素有二個,首先,被侵害的標的必須是表達而非思想,其次,被告必須有接觸(Access)或實質相似(Substantial Similarity)的抄襲(Copying)行為。
因此,二個相似的著作,是不是就一定有一造會侵權呢?其實並不必然,必須還要看是否有接觸或抄襲的行為。如某日小強在自由廣場上拍了一張中正紀念堂正面的照片,另日小潘帶著女朋友去玩,也在同一地點拍了一張照片,既然地點相同、場景相同,當然是相似的照片,但如果小潘沒有接觸、抄襲,基於創作保護原則,就沒有侵害的問題。
但是,很多時候思想與表達是不易分開的,此時如果保護了表達,不啻是對其思想的保護,保護創作人的思想,又是違反著作權精神的行為。因此,Sherman等學者在1989年提出必要場景原則(Scenes a Faire)與思想表達合併原則(The Merger Doctrine of Idea and Expression),以在特定情形下,將表達與思想予以合併而均不予保護。
防治之道
了解了著作權保護要件與侵害的判定的原則,那我們應該如何防治被告侵權呢?在法律上有句名言:「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因此,如何舉證該著作是自己的原創是件很重要的事。
一般高科技公司在做研發都會要求研發人員在研發過程中,要撰寫研發記錄簿,研發記錄簿係採膠裝裝訂,不能用活頁簿,且編有頁碼,以防有資料遺失,研發人員按時間順序記錄研發進度,並有見證人簽名,其上級主管也要定期查閱簽名,在面臨訴訟時,研發記錄簿即是自行研發的證據。
其次是建立無塵室(Clean Room)的機制,由於著作權的侵害與否,在於被告是否有接觸或抄襲原告的著作物,無塵室的機制則是將參與研發的人集中在一個工作室,在這個工作室中必須隔離可能的侵權物,使渠等無法接觸到原告的著作物,當然這個管理機制的建立,必須要相關的管制作為,方能在舉證時立於不敗之地。
法律是講求證據的,如果研發過程中未留下任何記錄,則明明是嬴的官司也可能會打輸,業者在接到訴訟案件時,應該不要慌張,趕快去準備證物,當然,證物也不是臨時去找就會有的,一定要在研發過程中就要留下,才能在訴訟中立於不敗之地。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Intellectual Ventures vs. Motorola Mobile
IV自2011.1.與Motorola進行專利授權談判,在無法達成協議之下,IV於德拉瓦州地方法院提出告訴,指控Motorola的Android智慧手機,侵害其檔案傳輸、更新與遠端資料管理及其他功能等6項專利。
IV此舉無異是對Android陣營的另一個衝擊,Google是否會出面,也是值得注意觀察的。
IV此舉無異是對Android陣營的另一個衝擊,Google是否會出面,也是值得注意觀察的。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美蘊釀中的太陽能風暴
中國大陸在十二五中列出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新一代新能源產業,把太陽能列為重要發展的項目,無獨有偶的,美國也在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因此,二國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利益衝突,尤其在美國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美國能源部甚至要提案建議禁止太陽能電池的專利賣給中國大陸,免得這些受到聯邦政府資助的科技落入外國業者手中。
美國的太陽能產業
美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焦慮呢?這可從美國的產業來觀察:
美國政府在2010年度提供US.35億元貸款及擔保給商用屋頂太陽能系統製造商Solyndra Inc.,而該公司已宣告破產,將在2011年10月底將進行資產拍賣。
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Ascent Solar Technologies Inc.在2011.8.將生產技術授權給大陸與新加坡的合資企業TFG Radiant Group,據報導此交易已有限度的將專利授權給TFG。
Evergreen Solar於2009年投資逾US.25億元,分別在麻塞諸塞州Devens與密西根州Midland建立太陽光電矽晶片、電池、電池板工廠及矽芯工廠,提升晶片、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效率。該公司已申請破產,美國破產法庭已裁定Hilco Industrial為獨家代理,預計於2011.11.1.舉行拍賣,據說本案有中國買家介入。
Smart的看法
中國大陸在世界上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有了這些前例,再加上十二五計畫將太陽能列為新能源,讓美國感到壓力,才會想要透過法律來限制中國的介入,未來的發展也是值得注意的!
美國的太陽能產業
美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焦慮呢?這可從美國的產業來觀察:
美國政府在2010年度提供US.35億元貸款及擔保給商用屋頂太陽能系統製造商Solyndra Inc.,而該公司已宣告破產,將在2011年10月底將進行資產拍賣。
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Ascent Solar Technologies Inc.在2011.8.將生產技術授權給大陸與新加坡的合資企業TFG Radiant Group,據報導此交易已有限度的將專利授權給TFG。
Evergreen Solar於2009年投資逾US.25億元,分別在麻塞諸塞州Devens與密西根州Midland建立太陽光電矽晶片、電池、電池板工廠及矽芯工廠,提升晶片、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效率。該公司已申請破產,美國破產法庭已裁定Hilco Industrial為獨家代理,預計於2011.11.1.舉行拍賣,據說本案有中國買家介入。
Smart的看法
中國大陸在世界上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有了這些前例,再加上十二五計畫將太陽能列為新能源,讓美國感到壓力,才會想要透過法律來限制中國的介入,未來的發展也是值得注意的!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美國通過專利改革法案
美國眾議院於2011.6.23.以304:117投票通過「Leahy-Smith America美國發明法案」(Leahy-Smith America Invents Act, AIA,編號HR-1249)。
美國參議院復於2011.9.8.通過這項重大法案,美國總統歐巴馬則於2011.9.16.簽署通過,成為正式法律。
「美國發明法案」將實施先申請制(first-inventor-to-file)以核准專利,並採用「領證後覆審制度(post-grant review system)」以淘汰不好的專利,並協助USPTO處理專利申請積案。
商務部的看法
美國商務部認為這項法案對美國具有以下效益:
1.能讓USPTO可自訂規費,以支應其所提供服務的實際成本,並保留這些費用為USPTO專用,使其有足夠的經費運作。
2.使USPTO能招募更多的審查人員、汰換IT設備以符合21世紀的需求,如此才能更快速地處理申請案、產生更高品質的專利。
3.提供另一種低成本的行政程序,審查已被核准專利的有效性,減少針對專利權有效性的訴訟。
4.採用「先發明人之先申請制(first-inventor-to-file)」而不用「先發明制first-to-invent」的標準。「先申請制」目前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採用,可提供更透明並具成本效益的程序,對美國的企業有益。
相關連結
http://www.uspto.gov/aia_implementation/index.jsp
http://www.commerce.gov/news/secretary-speeches/2011/09/08/remarks-patent-no-8-million-ceremonial-presentation
http://judiciary.house.gov/issues/issues_patentreformact2011.html
美國參議院復於2011.9.8.通過這項重大法案,美國總統歐巴馬則於2011.9.16.簽署通過,成為正式法律。
「美國發明法案」將實施先申請制(first-inventor-to-file)以核准專利,並採用「領證後覆審制度(post-grant review system)」以淘汰不好的專利,並協助USPTO處理專利申請積案。
商務部的看法
美國商務部認為這項法案對美國具有以下效益:
1.能讓USPTO可自訂規費,以支應其所提供服務的實際成本,並保留這些費用為USPTO專用,使其有足夠的經費運作。
2.使USPTO能招募更多的審查人員、汰換IT設備以符合21世紀的需求,如此才能更快速地處理申請案、產生更高品質的專利。
3.提供另一種低成本的行政程序,審查已被核准專利的有效性,減少針對專利權有效性的訴訟。
4.採用「先發明人之先申請制(first-inventor-to-file)」而不用「先發明制first-to-invent」的標準。「先申請制」目前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採用,可提供更透明並具成本效益的程序,對美國的企業有益。
相關連結
http://www.uspto.gov/aia_implementation/index.jsp
http://www.commerce.gov/news/secretary-speeches/2011/09/08/remarks-patent-no-8-million-ceremonial-presentation
http://judiciary.house.gov/issues/issues_patentreformact2011.html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Microsoft與COMPAL簽訂Android授權協議
Google的Android和Chrome作業系統為開放式平台,使用者不需支付權利金給Google,但卻要支付權利金給軟體大廠Microsoft。
繼廣達及緯創後,仁寶也要和Microsoft簽署專利授權的協定,授權金據市場說法跟Samsung要付的授權金差不多,US$15/支,目前世界上與Microsoft簽訂Andorid授權的已有10家廠商,含括代工廠及品牌公司,品牌公司有:Samsung、HTC、Acer,大代工廠包括Quanta(廣達)、Wistron(緯創)、Compal(仁寶)、Viewsonic、Onkyo、General Dynamics Itronix和Velocity Micro。
Smart的看法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Android的使用者雖然不用付錢給Google,但要收保護費的人還真不少,但策略是完全不一樣。
Apple是要把對手徹底逐出市場,所以它的策略是不斷的提告,而不接受和解,逼得Samsung和解不成,只能拿出專利再戰。而Microsoft則是另一種類型,它的策略在細水長流,不急的把對打一槍斃命,而是取得授權,據Goldman Sachs的估計,Microsoft於2012會計年度,光靠授權金就可以賺到將近US$5億元。
授權金可能會侵蝕代工的利潤,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錢終究會回到消費者手上,未來採用Android的設備,在Apple及Microsoft的夾擊下,成本必然墊高,這恐將會讓使用者流向Apple的iOS或Microsoft的Windows8。
繼廣達及緯創後,仁寶也要和Microsoft簽署專利授權的協定,授權金據市場說法跟Samsung要付的授權金差不多,US$15/支,目前世界上與Microsoft簽訂Andorid授權的已有10家廠商,含括代工廠及品牌公司,品牌公司有:Samsung、HTC、Acer,大代工廠包括Quanta(廣達)、Wistron(緯創)、Compal(仁寶)、Viewsonic、Onkyo、General Dynamics Itronix和Velocity Micro。
Smart的看法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Android的使用者雖然不用付錢給Google,但要收保護費的人還真不少,但策略是完全不一樣。
Apple是要把對手徹底逐出市場,所以它的策略是不斷的提告,而不接受和解,逼得Samsung和解不成,只能拿出專利再戰。而Microsoft則是另一種類型,它的策略在細水長流,不急的把對打一槍斃命,而是取得授權,據Goldman Sachs的估計,Microsoft於2012會計年度,光靠授權金就可以賺到將近US$5億元。
授權金可能會侵蝕代工的利潤,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錢終究會回到消費者手上,未來採用Android的設備,在Apple及Microsoft的夾擊下,成本必然墊高,這恐將會讓使用者流向Apple的iOS或Microsoft的Windows8。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古詩的著作權
今天上課時,有學員問到,李白的詩有沒有著作權?我們拿來散布、公開口述會不會侵害著作權?
著作權
任何權利都有一個期限,著作權分為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著作人格權是永久的屬於著作人,不得繼承及讓與,自然人的著作財產權是在其生存期間及死亡後50年。
以此觀之,李白的詩,其著作財產權則在李白死後50年即己屆滿,而著作人格權是永久的,所以我們不能把下江陵寫成自己的名字。
著作權
任何權利都有一個期限,著作權分為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著作人格權是永久的屬於著作人,不得繼承及讓與,自然人的著作財產權是在其生存期間及死亡後50年。
以此觀之,李白的詩,其著作財產權則在李白死後50年即己屆滿,而著作人格權是永久的,所以我們不能把下江陵寫成自己的名字。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FOXY關站
國內知名P2P下載軟體Foxy,因在網路上幫網友非法下載音樂、影片等,負責人李憲明一審被依違反著作權法判徒刑1年6月、罰金70萬元,二審時與業者和解,獲緩刑5年;而負責廣告招攬的威旭科技負責人張希寧,6日也被依違反著作權法判徒刑5月、緩刑1年。
2011.10.22.發出聲明稿,終止Foxy服務,開啟時程式便立即自動移除。
Smart的看法
經實際開啟FOXY,並未自動移除,嘗試下載時,仍然可以執行,究竟那個環節出錯,就不知道啦。
2011.10.22.發出聲明稿,終止Foxy服務,開啟時程式便立即自動移除。
Smart的看法
經實際開啟FOXY,並未自動移除,嘗試下載時,仍然可以執行,究竟那個環節出錯,就不知道啦。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專利在精不在多、一招半式走江湖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自2011.4.起,以3件系爭專利,就在伊利諾州北部聯邦地院連續提起12件訴訟案,被告約20家廠商,包括我國的HTC及Acer。
系爭專利
US7,065,75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rving Precise Exceptions in Binary Translated Code
US 6,366,130 High speed low power data transfer scheme
US7,768,395 Brand mapping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的創辦人是Anthony Brown,而Anthony Brown是何許\人也?據說他是 1990 年代patent troll的先驅者,旗下共有2家公司: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s 及 Cascades Branding Innovations。
他先與Haller & Niro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 Raymond Niro成立TechSearch,2005年,再以現金US$500萬元以及股票US$1700萬元,將TehcSearch轉賣給另一家專利控股公司 Acacia Tehcnologies,簽訂了4年的非競爭協定的密約。
Anthony Brown 於2010年創立 Cascades Ventures 後,目前旗下有2家子公司,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s繼續與 Niro, Haller律師事務所合作,而 Cascades Branding Innovations則是與 Flachsbart & Greenspoon 律師事務所合作。
目前,Cascades已經經由移轉取得10項專利,陸續展開專利進行攻擊行動。它的專利授權方案是為期 5 年,授權金依廠商年營業額而定,約在US$2萬至25萬元之間,詳見該公司網站:http://www.cascadesventures.com/
系爭專利
US7,065,75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rving Precise Exceptions in Binary Translated Code
US 6,366,130 High speed low power data transfer scheme
US7,768,395 Brand mapping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的創辦人是Anthony Brown,而Anthony Brown是何許\人也?據說他是 1990 年代patent troll的先驅者,旗下共有2家公司: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s 及 Cascades Branding Innovations。
他先與Haller & Niro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 Raymond Niro成立TechSearch,2005年,再以現金US$500萬元以及股票US$1700萬元,將TehcSearch轉賣給另一家專利控股公司 Acacia Tehcnologies,簽訂了4年的非競爭協定的密約。
Anthony Brown 於2010年創立 Cascades Ventures 後,目前旗下有2家子公司, Cascades Computer Innovations繼續與 Niro, Haller律師事務所合作,而 Cascades Branding Innovations則是與 Flachsbart & Greenspoon 律師事務所合作。
目前,Cascades已經經由移轉取得10項專利,陸續展開專利進行攻擊行動。它的專利授權方案是為期 5 年,授權金依廠商年營業額而定,約在US$2萬至25萬元之間,詳見該公司網站:http://www.cascadesventures.com/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Kodak將專利授權給Imax
據Wall Street的報導,老牌相機大廠Eastman Kodak於2011.10.16.表示:將把旗下數千項專利權授權給電影劇院連鎖業者 Imax,這項授權預期將可為該公司帶來上千萬美元的收入。
在這次授權中Imax可獲得與雷射投影技術相關的100項專利的專屬授權,及另外約1萬件數位電影院專利的非專屬授權。
Smart的看法
Kodak沒有趕上數位相機的潮流,造成自身營運上的困境,在財務上的困境愈來愈嚴重,目前已連續4年虧損,8月開始為其部份專利組合尋找買家,以擴大現金流,9月初又從信用額度大幅借出US$1.6億元,在在顯示其現金流量的不足。
但即使公司在本業連年虧損的情況下,Kodak在2008到2010年間,透過智慧財產權和官司訴訟,就賺了約US$19億元,這也是為什麼它現在急著進行專利授權的原因。
若說研發是公司不得不為的投資,智慧財產的管理更是一件不得不為之事,當初Kodak在申請專利的時候,可能也沒想到它的營運會有今天,也不會想到,今天救亡圖存的會是它的專利。雖說公司養專利現在不一定會賺錢,但有價值的珍珠,總有一天會顯現它的光芒。
在這次授權中Imax可獲得與雷射投影技術相關的100項專利的專屬授權,及另外約1萬件數位電影院專利的非專屬授權。
Smart的看法
Kodak沒有趕上數位相機的潮流,造成自身營運上的困境,在財務上的困境愈來愈嚴重,目前已連續4年虧損,8月開始為其部份專利組合尋找買家,以擴大現金流,9月初又從信用額度大幅借出US$1.6億元,在在顯示其現金流量的不足。
但即使公司在本業連年虧損的情況下,Kodak在2008到2010年間,透過智慧財產權和官司訴訟,就賺了約US$19億元,這也是為什麼它現在急著進行專利授權的原因。
若說研發是公司不得不為的投資,智慧財產的管理更是一件不得不為之事,當初Kodak在申請專利的時候,可能也沒想到它的營運會有今天,也不會想到,今天救亡圖存的會是它的專利。雖說公司養專利現在不一定會賺錢,但有價值的珍珠,總有一天會顯現它的光芒。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Apple與HTC專利戰中的插花者-AMD
就在ITC預計在2011.11.1.對S3控告Apple侵權案,公佈最終判決前,處理器大廠AMD於2011.10.14.向美國德拉瓦州威明頓( Wilmington)聯邦法院及ITC請求先確認專利權人。
AMD主張S3控告Apple的4項專利,專利權實際上是歸屬於該公司旗下繪圖晶片公司ATI所有,希望ITC暫緩進行S3控告Apple侵權案的調查,先讓法院來決定這4項專利權、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擁有者。
AMD的說法
AMD的子公司ATI在2001.3.買下了Sonicblue部份事業後,就取得了這些專利,因此,ATI擁有這些專利,但拒絕以原告身分參與ITC訴訟。
S3的說法
S3於2001.1.自Sonicblue 接收了這些專利,美國政府於2002年記錄了這次專利移轉,所有的公開文件也都支持S3擁有這些專利,S3確實擁有此4項專利權,AMD在接近ITC終判的時候才提出這樣的說法,只是為了干擾ITC審判進行。
Smart的看法
當Apple與HTC打的火熱之際,AMD跑出來插花,真是讓人霧裏看花,但從產業及訴訟策略面來看,就容易理解了。
Apple告HTC是一場代理人的戰爭,它的主要目標其實是Andorid系統的Google,HTC的反擊猛烈,背後也有oogle的暗助,讓這場戰役可以不斷的延長下去。
而AMD的出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是從產業關係來看,AMD與Apple在某種層面上是有合作關係,所以,它出手是不是在協助Apple解困?從它的說法就可以看出端倪。
AMD主張S3控告Apple的4項專利,專利權實際上是歸屬於該公司旗下繪圖晶片公司ATI所有,希望ITC暫緩進行S3控告Apple侵權案的調查,先讓法院來決定這4項專利權、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擁有者。
AMD的說法
AMD的子公司ATI在2001.3.買下了Sonicblue部份事業後,就取得了這些專利,因此,ATI擁有這些專利,但拒絕以原告身分參與ITC訴訟。
S3的說法
S3於2001.1.自Sonicblue 接收了這些專利,美國政府於2002年記錄了這次專利移轉,所有的公開文件也都支持S3擁有這些專利,S3確實擁有此4項專利權,AMD在接近ITC終判的時候才提出這樣的說法,只是為了干擾ITC審判進行。
Smart的看法
當Apple與HTC打的火熱之際,AMD跑出來插花,真是讓人霧裏看花,但從產業及訴訟策略面來看,就容易理解了。
Apple告HTC是一場代理人的戰爭,它的主要目標其實是Andorid系統的Google,HTC的反擊猛烈,背後也有oogle的暗助,讓這場戰役可以不斷的延長下去。
而AMD的出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是從產業關係來看,AMD與Apple在某種層面上是有合作關係,所以,它出手是不是在協助Apple解困?從它的說法就可以看出端倪。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HTC vs. Apple ITC初判HTC敗訴
HTC於2010.5.向ITC指控Apple的智慧手機iPhone、平板電腦iPad和行動設備iPod,侵犯其4項手機功率管理和撥號技術的專利權,並訴請蘋果禁止輸入美國市場。
ITC委員會初步判定:Apple並未侵害HTC的4項專利,但也認定HTC這4項專利權是有效的,最終判決預計2012.2.17.前提出。
系爭專利
US5,541,988
US6,320,957
US6,999,800
US7,716,505
ITC委員會初步判定:Apple並未侵害HTC的4項專利,但也認定HTC這4項專利權是有效的,最終判決預計2012.2.17.前提出。
系爭專利
US5,541,988
US6,320,957
US6,999,800
US7,716,505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Microsoft與QUANTA簽署Android授權
Microsoft宣布和廣達簽署專利授權協議,未來廣達所生產採用Android和Chrome作業系統的裝置都將支付授權費給Mcrosoft。而廣達也是繼宏達電、三星、緯創、宏碁、Onkyo、View Sonic和General Dynamics之後,又一個與Microsoft簽訂授權合約的廠商。
Smart的看法
號稱免費的Android系統,近來一直受到Apple及Microsoft的專利纒訟,雖然Google這幾個月一直在設法買專利,但看來仍無法停損,從這些製造商紛糿簽訂授權協議的舉動來看,顯然,他們也認為Android可能有侵害專利之嫌。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教訓,未來在研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智慧財產的問題,今天從結果論來看,只能說Google當初太大意了。
Smart的看法
號稱免費的Android系統,近來一直受到Apple及Microsoft的專利纒訟,雖然Google這幾個月一直在設法買專利,但看來仍無法停損,從這些製造商紛糿簽訂授權協議的舉動來看,顯然,他們也認為Android可能有侵害專利之嫌。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教訓,未來在研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智慧財產的問題,今天從結果論來看,只能說Google當初太大意了。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解析Apple螢幕滑動解鎖的專利
據USPTO的專利公告資料顯示:Apple在2011.10.25.獲得了一個「藉由手滑動解鎖圖像解鎖」的專利,這將會嚴重衝擊到有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的業者,因為這個專利正是目前各家智慧型手機所用的解鎖方式,此專利一出,按照Apple的習慣,在不久的將來,觸控螢幕解鎖方式的專利大戰,可謂一觸即發。
專利背景
由該專利的說明書中可以發現:這個專利是於2009.1.2申請的,它是11/322549號申請案的CA案,11/322549案是在2005.12.23.申請的,最後核准公告的專利號是US7657849。而US7657849又是何許人也?它是EP20080903號專利的專利家族中的一件專利,EP20080903曾經被Apple用來告Samsung、Motorola及HTC,但不幸的是在2011.8.24.該專利在荷蘭的地方法院中,因為Samsung提出多項先前技術做為證據,包括瑞典手機商Neonode 生產Neonode N1m手機,而被荷蘭法院認定該技術是顯而易見,因而判定專利無效。
專利的申請專利範圍
該專利的申請專利範圍共有15項,其中包含4個獨立項與11個附屬項,獨立項為第1、7、11及12項,第1項為一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裝置包括觸控螢幕,方法則包含了:偵測是否接觸解鎖圖像、解鎖圖像的移動、解鎖的方法等。第7及11項都是claim可攜式裝置,第12項則是claim儲存媒體。(原文如後)
迴避設計的困難
從申請專利範可以知道,它的權利項範圍相當大,不易迴避,在3個獨立項都提到系統在偵測到觸控螢幕的接觸後,當持續接觸螢幕時,解鎖圖像按接觸方向移動,解鎖圖像從第一個預定位置移動到觸控螢幕上預設的解鎖區域時,螢幕就會解鎖。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解鎖的方式不是橫向移動,不就可以迴避了嗎?Apple已經想到這點了,所以它在第2項就claim解鎖圖像可以沿任何所需的路徑移動,第3項也claim解鎖圖像可以沿預定channel從第一預設位置移動到預設解鎖區域,把這個迴避的方式堵死了。
如果不用圖形做為解鎖的圖像,改用文字呢?Apple也把這條路堵死了,第4項claim圖像是可用視覺顯示,包括文字、箭頭,所以要靠改變圖像來迴避專利,也是條行不通的路。
Smart的看法
面對Apple的來勢洶洶,手機廠也不能坐以待斃,尤其是那些被告很多次的公司,迴避設計是現在當務之急,如S公司用影像辨識的方式解鎖,H公司則在解鎖後直接進入應用程式,但是迴避設計是不是仍然會落入全要件原則下的文義侵害?或者可以主張逆均等論?則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法院。
現在唯一可做的是去研究一下EP20080903號專利的專利家族,因為本案的母案即是該家族的成員,可以研究一下它為何會被荷蘭法院判決專利無效,從這點著手,也許還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US8046721的claim
What is claimed is:
1. A method of unlocking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he device includ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the method comprising: detecting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 screen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unlocking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results in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2. The method of claim 1, wherein the moving comprises movement along any desired path.
3. The method of claim 1, wherein the moving comprises movement along a predefined channel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the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4. The method of claim 1, further comprising displaying visual cues to communicate a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required to unlock the device.
5. The method of claim 4, wherein the visual cues comprise text.
6. The method of claim 4, wherein said visual cues comprise an arrow indicating a general direction of movement.
7.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emory; one or more processors; and one or more modules stored in the memory and configured for execution by the one or more processors, the one or more modules including instructions: to detect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to continuously move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detected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to unlock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unlock image is moved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on the touch scree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8. The device of claim 7, further comprising instructions to display visual cues to communicate a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required to unlock the device.
9. The device of claim 8, wherein the visual cues comprise text.
10. The device of claim 8, wherein said visual cues comprise an arrow indicating a general direction of movement.
11.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eans for displaying an unlock image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while the device is in a user-interface lock state; means for detecting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nd means for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response to detecting the contact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 screen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means for transitioning the device to a user-interface unlock state if th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results in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12. A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one or more programs, the one or more programs comprising instructions, which when executed by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cause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 perform a method comprising: detecting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 screen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unlocking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results in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13. The method of claim 1,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single image.
14. The device of claim 7,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single image.
15. The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of claim 12,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single image.
專利背景
由該專利的說明書中可以發現:這個專利是於2009.1.2申請的,它是11/322549號申請案的CA案,11/322549案是在2005.12.23.申請的,最後核准公告的專利號是US7657849。而US7657849又是何許人也?它是EP20080903號專利的專利家族中的一件專利,EP20080903曾經被Apple用來告Samsung、Motorola及HTC,但不幸的是在2011.8.24.該專利在荷蘭的地方法院中,因為Samsung提出多項先前技術做為證據,包括瑞典手機商Neonode 生產Neonode N1m手機,而被荷蘭法院認定該技術是顯而易見,因而判定專利無效。
專利的申請專利範圍
該專利的申請專利範圍共有15項,其中包含4個獨立項與11個附屬項,獨立項為第1、7、11及12項,第1項為一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裝置包括觸控螢幕,方法則包含了:偵測是否接觸解鎖圖像、解鎖圖像的移動、解鎖的方法等。第7及11項都是claim可攜式裝置,第12項則是claim儲存媒體。(原文如後)
迴避設計的困難
從申請專利範可以知道,它的權利項範圍相當大,不易迴避,在3個獨立項都提到系統在偵測到觸控螢幕的接觸後,當持續接觸螢幕時,解鎖圖像按接觸方向移動,解鎖圖像從第一個預定位置移動到觸控螢幕上預設的解鎖區域時,螢幕就會解鎖。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解鎖的方式不是橫向移動,不就可以迴避了嗎?Apple已經想到這點了,所以它在第2項就claim解鎖圖像可以沿任何所需的路徑移動,第3項也claim解鎖圖像可以沿預定channel從第一預設位置移動到預設解鎖區域,把這個迴避的方式堵死了。
如果不用圖形做為解鎖的圖像,改用文字呢?Apple也把這條路堵死了,第4項claim圖像是可用視覺顯示,包括文字、箭頭,所以要靠改變圖像來迴避專利,也是條行不通的路。
Smart的看法
面對Apple的來勢洶洶,手機廠也不能坐以待斃,尤其是那些被告很多次的公司,迴避設計是現在當務之急,如S公司用影像辨識的方式解鎖,H公司則在解鎖後直接進入應用程式,但是迴避設計是不是仍然會落入全要件原則下的文義侵害?或者可以主張逆均等論?則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法院。
現在唯一可做的是去研究一下EP20080903號專利的專利家族,因為本案的母案即是該家族的成員,可以研究一下它為何會被荷蘭法院判決專利無效,從這點著手,也許還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US8046721的claim
What is claimed is:
1. A method of unlocking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he device includ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the method comprising: detecting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 screen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unlocking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results in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2. The method of claim 1, wherein the moving comprises movement along any desired path.
3. The method of claim 1, wherein the moving comprises movement along a predefined channel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the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4. The method of claim 1, further comprising displaying visual cues to communicate a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required to unlock the device.
5. The method of claim 4, wherein the visual cues comprise text.
6. The method of claim 4, wherein said visual cues comprise an arrow indicating a general direction of movement.
7.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emory; one or more processors; and one or more modules stored in the memory and configured for execution by the one or more processors, the one or more modules including instructions: to detect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to continuously move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detected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to unlock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unlock image is moved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on the touch scree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8. The device of claim 7, further comprising instructions to display visual cues to communicate a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required to unlock the device.
9. The device of claim 8, wherein the visual cues comprise text.
10. The device of claim 8, wherein said visual cues comprise an arrow indicating a general direction of movement.
11.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eans for displaying an unlock image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while the device is in a user-interface lock state; means for detecting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nd means for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response to detecting the contact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 screen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means for transitioning the device to a user-interface unlock state if th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results in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12. A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one or more programs, the one or more programs comprising instructions, which when executed by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cause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 perform a method comprising: detecting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 screen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unlocking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results in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13. The method of claim 1,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single image.
14. The device of claim 7,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single image.
15. The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of claim 12,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single image.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Smart Memory Solutions vs. MICRON、Winbond
Smart Memory Solutions LLC 於2011.9.14.在德拉威爾地方法院提起關於 EPROM 技術之專利訴訟,控告Winbond、 MICRON侵害栽利,並要求支付損害賠償。
本案系爭專利為US5,416,738,系爭產品包括:
Micron:Numonyx PF38F3050M0Y3DEA 128 Mbit StrataFlash memory device
Winbond:Winbond ElectronicsW25X40BVSNIG Serial Flash memory device
US5,416,738
Title : Single transistor flash EPROM cell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iling Date : 1994.5.27.
Issue Date : 1995.5.16.
Abstract :
A flash EPROM memory cell arra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flash cells arranged as a matrix of rows in columns of said cells. Each cell includes a single transistor. For each row of flash cells in the matrix, a corresponding bit 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drain region of each memory cell transistor in that row. For each column of flash cells, a corresponding word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gate of each memory cell transistor in that column. Bias circuitry is provided for applying read bias voltages to the array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selected cell in the matrix. The read bias circuitry includes means for applying a first control gate voltage to the wordline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gate of the selected cell and the second control gate voltage to the deselected wordlines. The first control gate voltage is positive and higher than the highest erased threshold voltage from the erased cell threshold voltage distribution and less than the lowest programmed threshold voltage from the programmed cell threshold distribution such that programmed cells in the selected row are shut off with insignificant drain current conduction. The second control gate voltage is less than the lowest erased threshold voltage such that erased cells connected to deselected wordlines are shut off with insignificant drain current conduction when the second control gate voltage is applied to the gates of the erased cells, even if the erased cells are overerased to negative threshold voltages.
專利權轉移過程
系爭專利發明人為 Ritu Shrivastava ,原專利權人為加州半導體公司 Allian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2007.5.3.轉讓給專利授權公司Acacia Paten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2011.2.14.Acacia Paten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又將此專利權轉移給 Smart Memory Solutions LLC,Smart Memory Solutions LLC 是一家專利控股公司,隸屬於專利授權公司 Acacia Research Group 旗下。
本案系爭專利為US5,416,738,系爭產品包括:
Micron:Numonyx PF38F3050M0Y3DEA 128 Mbit StrataFlash memory device
Winbond:Winbond ElectronicsW25X40BVSNIG Serial Flash memory device
US5,416,738
Title : Single transistor flash EPROM cell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iling Date : 1994.5.27.
Issue Date : 1995.5.16.
Abstract :
A flash EPROM memory cell arra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flash cells arranged as a matrix of rows in columns of said cells. Each cell includes a single transistor. For each row of flash cells in the matrix, a corresponding bit 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drain region of each memory cell transistor in that row. For each column of flash cells, a corresponding word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gate of each memory cell transistor in that column. Bias circuitry is provided for applying read bias voltages to the array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selected cell in the matrix. The read bias circuitry includes means for applying a first control gate voltage to the wordline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gate of the selected cell and the second control gate voltage to the deselected wordlines. The first control gate voltage is positive and higher than the highest erased threshold voltage from the erased cell threshold voltage distribution and less than the lowest programmed threshold voltage from the programmed cell threshold distribution such that programmed cells in the selected row are shut off with insignificant drain current conduction. The second control gate voltage is less than the lowest erased threshold voltage such that erased cells connected to deselected wordlines are shut off with insignificant drain current conduction when the second control gate voltage is applied to the gates of the erased cells, even if the erased cells are overerased to negative threshold voltages.
專利權轉移過程
系爭專利發明人為 Ritu Shrivastava ,原專利權人為加州半導體公司 Allian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2007.5.3.轉讓給專利授權公司Acacia Paten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2011.2.14.Acacia Paten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又將此專利權轉移給 Smart Memory Solutions LLC,Smart Memory Solutions LLC 是一家專利控股公司,隸屬於專利授權公司 Acacia Research Group 旗下。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Silver State vs. Garmin、TomTom
美國專利控股公司Silver State Intellectual Technologies於2011.9.29.於內華達州聯邦地院分別控告Garmin及TomTom侵害其9項及7項專利。
重複的7項系爭專利主要涉及衛星導航裝置的使用者偏好設定,系統本身會根據使用者的偏好來篩選並提供使用者會感興趣的地點。而Garmin案裡的另2個專利則為衛星導航系統的語音互動技術相關。9項系爭專利皆由Michael Obradovich率領的團隊所研發,專利權則屬American Calcar公司。
系爭專利
US6,529,824
US6,542,812(Garmin、TomTom)
US7,343,165(Garmin、TomTom)
US7,522,992(Garmin、TomTom)
US7,593,812(Garmin、TomTom)
US7,650,234(Garmin、TomTom)
US7,739,039(Garmin、TomTom)
US6,525,768(Garmin)
US7,702,455(Garmin)
Silver State Intellectual Technologies
Silver State與American Calcar的創辦人都是Michael Obradovich,American Calcar擁有超過60項衛星導航相關專利,過去也曾經控告過BMW以及Honda等多家車廠。BMW選擇與American Calcar達成和解並接受專利技術授權,而Honda則是敗訴同時支付US$2,400萬元的損害賠償。
重複的7項系爭專利主要涉及衛星導航裝置的使用者偏好設定,系統本身會根據使用者的偏好來篩選並提供使用者會感興趣的地點。而Garmin案裡的另2個專利則為衛星導航系統的語音互動技術相關。9項系爭專利皆由Michael Obradovich率領的團隊所研發,專利權則屬American Calcar公司。
系爭專利
US6,529,824
US6,542,812(Garmin、TomTom)
US7,343,165(Garmin、TomTom)
US7,522,992(Garmin、TomTom)
US7,593,812(Garmin、TomTom)
US7,650,234(Garmin、TomTom)
US7,739,039(Garmin、TomTom)
US6,525,768(Garmin)
US7,702,455(Garmin)
Silver State Intellectual Technologies
Silver State與American Calcar的創辦人都是Michael Obradovich,American Calcar擁有超過60項衛星導航相關專利,過去也曾經控告過BMW以及Honda等多家車廠。BMW選擇與American Calcar達成和解並接受專利技術授權,而Honda則是敗訴同時支付US$2,400萬元的損害賠償。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Java vs. Andriod
號稱免費的Android系統,採用該系統的廠商陸續遭到Microsoft提出侵權訴訟,而早在2010.8.12.時Oracle就對Google提出Android的侵權訴訟。
Oracle在併購Sun後,即取得Java的相關技術的專利,而Google Android則是以Linux作業系統為基底執行Java Application的作業系統,因此,Oracle控告Google Android侵權的爭點點有二;
1.Google在Java Virtual Machine(JVM)上的技術,其Bytecode的使用是否涉及了當初昇陽所擁有的技術
2.Google Android對Jave Class Library的使用
系爭專利
US6,125,447
US6,192,476
US5,966,702
US7,426,720
USRE38,104
US6,910,205
US6,061,520
Google的迴避設計作為
Google在Android的開發過程中,也注意到專利的問題,因而也做了技術的迴避設計:
1.作業系統
Google選擇了更適合於手持裝置使用的Linux作業系統核心Apache版,避開了有諸多限制的GPL版本。
2.平台
受限於行動裝置的記憶體容量及Sun的專利,在虛擬機器上,採用了Dalvik Virtual Machine,以迴避Java Virtual Machine上的專利,同時想藉由Dalvik Virtual Machine所採用的Register-base,解決記憶體空間的問題。
但問題來了,Google所選的Dalvik Virtual Machine,在運作上仍須處理Java程式所產生出來的Java bytecode,而bytecode格式為Java的既定格式,可由Java Virtual Machine直接處理,但如果Dalvik Virtual Machine要處理的話,需先轉成其格式才能處理,而Java bytecode的專利權屬Oracle。
其次,Google在Android中所使用的Java Class Library來自於Oracle的Java Standard Edition,因此,在許\多Class Pre-loading或是Pre-process上,Google都被告侵犯Oracle的專利。
雖然,Google都回應其所使用的Class Library是在Google開發Apache Harmony專案的時候,與Oracle一同開發的,與J2SE有所不同,但是,法官會不會接受這個說法還不得而知。
Smart的看法
研發過程對智慧財產的重視與否,與公司未來的發展習習相關,從Google被告的過程可以驗證,不管是Oracle或Microsoft案,Google都主張其侵害的技術是雙方一同開發的,但是,當時一同開發,自己卻未申請專利或主張專利權,現在上了法院,還要看法官相不相信,同時也所費不眥。
從Google的案例,對於研發單位而言,研發成果以專利來保護是很重要的,Google當初的疏忽,造成現在要花更多的資源還不一定能收拾殘局!
Oracle在併購Sun後,即取得Java的相關技術的專利,而Google Android則是以Linux作業系統為基底執行Java Application的作業系統,因此,Oracle控告Google Android侵權的爭點點有二;
1.Google在Java Virtual Machine(JVM)上的技術,其Bytecode的使用是否涉及了當初昇陽所擁有的技術
2.Google Android對Jave Class Library的使用
系爭專利
US6,125,447
US6,192,476
US5,966,702
US7,426,720
USRE38,104
US6,910,205
US6,061,520
Google的迴避設計作為
Google在Android的開發過程中,也注意到專利的問題,因而也做了技術的迴避設計:
1.作業系統
Google選擇了更適合於手持裝置使用的Linux作業系統核心Apache版,避開了有諸多限制的GPL版本。
2.平台
受限於行動裝置的記憶體容量及Sun的專利,在虛擬機器上,採用了Dalvik Virtual Machine,以迴避Java Virtual Machine上的專利,同時想藉由Dalvik Virtual Machine所採用的Register-base,解決記憶體空間的問題。
但問題來了,Google所選的Dalvik Virtual Machine,在運作上仍須處理Java程式所產生出來的Java bytecode,而bytecode格式為Java的既定格式,可由Java Virtual Machine直接處理,但如果Dalvik Virtual Machine要處理的話,需先轉成其格式才能處理,而Java bytecode的專利權屬Oracle。
其次,Google在Android中所使用的Java Class Library來自於Oracle的Java Standard Edition,因此,在許\多Class Pre-loading或是Pre-process上,Google都被告侵犯Oracle的專利。
雖然,Google都回應其所使用的Class Library是在Google開發Apache Harmony專案的時候,與Oracle一同開發的,與J2SE有所不同,但是,法官會不會接受這個說法還不得而知。
Smart的看法
研發過程對智慧財產的重視與否,與公司未來的發展習習相關,從Google被告的過程可以驗證,不管是Oracle或Microsoft案,Google都主張其侵害的技術是雙方一同開發的,但是,當時一同開發,自己卻未申請專利或主張專利權,現在上了法院,還要看法官相不相信,同時也所費不眥。
從Google的案例,對於研發單位而言,研發成果以專利來保護是很重要的,Google當初的疏忽,造成現在要花更多的資源還不一定能收拾殘局!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文旦也有山寨版?─談產地團體商標
◎ 魯明德
壹、案情說明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結束,中秋節的應景食品,除了月餅就是文旦。說到文旦,雖然臺灣產文旦的地方很多,但大家直覺想到的,還是麻豆文旦。而9月1日的報紙則報導:臺南市議會購買1,100箱文旦,要做為中秋公關送禮之用,但市議員發現,這批文旦沒有正宗麻豆文旦的「產地團體商標」,包裝卻打著「麻豆文旦」,因而質疑買到了「山寨版」文旦。
議員認為議會向「○家農場」購買的文旦,農場地址為佳里區,可見文旦來自佳里,不是麻豆。而業者則解釋:文旦的確產自麻豆區,來自油車里、磚井里和莊禮里的柚子園,因老家在佳里的三協里,農場地址才登記在佳里,且由於戶籍設在佳里,無法加入麻豆區文旦產銷班,才無法取得麻豆農會的「產地團體商標」。
本案中的爭點在於議會所買的麻豆文旦,到底產在那裏?如果不是產在麻豆,為什麼不能用產地團體商標?本文將以本案例說明農產品的商標應如何保護。
貳、商標的種類
商標的目的在於能區隔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俾與其他業者有所區別,以避免消費者的混淆誤認。商標權受到商標法的保護,我國的商標法立法目的是為保障商標權、證明標章權、團體標章權、團體商標權及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促進工商企業正常發展。由此可見,我國商標法所保護的商標可區分為:商標權、證明標章權、團體標章權、團體商標權等四種。簡單說明如下:
一、商標權
商標是指任何具有識別性之標識,得以文字、圖形、記號、顏色、立體形狀、動態(motion marks)、全像圖(hologram marks)、聲音等,或其聯合式所組成。前述之識別性是指足以使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為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並得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者。
二、證明標章權
證明標章係指證明標章權人用以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之特定品質、精密度、原料、製造方法、產地或其他事項,並藉以與未經證明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之標識。用以證明產地的證明標章,該地理區域之商品或服務應具有特定品質、聲譽或其他特性,證明標章之申請人得以含有該地理名稱或足以指示該地理區域之標識申請註冊為產地證明標章。
三、團體標章權
團體標章,指具有法人資格之公會、協會或其他團體,為表彰其會員之會籍,並藉以與非該團體會員相區別之標識。
四、團體商標權
團體商標係指具有法人資格之公會、協會或其他團體,為指示其會員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並藉以與非該團體會員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之標識。而用以指示會員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來自一定產地者,該地理區域之商品或服務應具有特定品質、聲譽或其他特性,團體商標之申請人得以含有該地理名稱或足以指示該地理區域之標識申請註冊為產地團體商標。
參、產地保護的方式
由前述可知,對於產品或服務的產地保護,可用的方式有二:一是採用產地證明標章;一是用團體商標。
一、證明標章
具有產地證明標章證明之產品,其製造過程不一定全部要在該地理區域內完成,只要成就該產品之品質、聲譽、特性等最關鍵的部分是在該地理區域內完成即可。例如:美濃紙傘以傳統手工聞名,惟作為紙傘支架之竹子,可能是來自南投竹山,但因它是在美濃生產,故仍可以美濃申請註冊為產地證明標章。產地證明標章證明之商品或服務可以是農產品、食品、葡萄酒、烈酒,及工藝品等。產地證明標章界定的區域範圍,若與行政單位所轄區域相符,申請人可以行政單位表示;如果以行政單位所轄地理區域難以界定其來源地區,申請人亦可以非行政單位的地理區域表示。
二、團體商標
產地團體商標係指地理區域界定範圍內所成立之團體會員,共同使用該地理名稱為商標,以表示其商品或服務來源。它與證明標章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它是封閉性的,僅提供予其會員使用;而證明標章則是開放性的,只要符合證明標章權人所訂定使用規範及標示條件者,皆可要求使用該證明標章,證明標章權人應允許符合條件的人申請使用。
以本案的商標來看,筆者至智慧財產局的商標資訊系統中檢索,得知麻豆鎮農會申請的是產地團體商標(註冊號:01462430),而團體商標必須是會員才能使用,若本案中的○家農場未加入麻豆農會成為會員,則不能使用該商標。
肆、結論
在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之時,很多業者喜歡搭名牌的便車,希望藉此提高獲利;而知名業者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與他人有所區隔,紛紛以商標來彰顯自己。至於農產品則相對屬於弱勢,故本文藉由麻豆農會的案例,說明農產品的商標保護方式,希望能提供相關業者、團體一個思考方向。
轉載自清流月刊
壹、案情說明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結束,中秋節的應景食品,除了月餅就是文旦。說到文旦,雖然臺灣產文旦的地方很多,但大家直覺想到的,還是麻豆文旦。而9月1日的報紙則報導:臺南市議會購買1,100箱文旦,要做為中秋公關送禮之用,但市議員發現,這批文旦沒有正宗麻豆文旦的「產地團體商標」,包裝卻打著「麻豆文旦」,因而質疑買到了「山寨版」文旦。
議員認為議會向「○家農場」購買的文旦,農場地址為佳里區,可見文旦來自佳里,不是麻豆。而業者則解釋:文旦的確產自麻豆區,來自油車里、磚井里和莊禮里的柚子園,因老家在佳里的三協里,農場地址才登記在佳里,且由於戶籍設在佳里,無法加入麻豆區文旦產銷班,才無法取得麻豆農會的「產地團體商標」。
本案中的爭點在於議會所買的麻豆文旦,到底產在那裏?如果不是產在麻豆,為什麼不能用產地團體商標?本文將以本案例說明農產品的商標應如何保護。
貳、商標的種類
商標的目的在於能區隔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俾與其他業者有所區別,以避免消費者的混淆誤認。商標權受到商標法的保護,我國的商標法立法目的是為保障商標權、證明標章權、團體標章權、團體商標權及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促進工商企業正常發展。由此可見,我國商標法所保護的商標可區分為:商標權、證明標章權、團體標章權、團體商標權等四種。簡單說明如下:
一、商標權
商標是指任何具有識別性之標識,得以文字、圖形、記號、顏色、立體形狀、動態(motion marks)、全像圖(hologram marks)、聲音等,或其聯合式所組成。前述之識別性是指足以使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為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並得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者。
二、證明標章權
證明標章係指證明標章權人用以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之特定品質、精密度、原料、製造方法、產地或其他事項,並藉以與未經證明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之標識。用以證明產地的證明標章,該地理區域之商品或服務應具有特定品質、聲譽或其他特性,證明標章之申請人得以含有該地理名稱或足以指示該地理區域之標識申請註冊為產地證明標章。
三、團體標章權
團體標章,指具有法人資格之公會、協會或其他團體,為表彰其會員之會籍,並藉以與非該團體會員相區別之標識。
四、團體商標權
團體商標係指具有法人資格之公會、協會或其他團體,為指示其會員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並藉以與非該團體會員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之標識。而用以指示會員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來自一定產地者,該地理區域之商品或服務應具有特定品質、聲譽或其他特性,團體商標之申請人得以含有該地理名稱或足以指示該地理區域之標識申請註冊為產地團體商標。
參、產地保護的方式
由前述可知,對於產品或服務的產地保護,可用的方式有二:一是採用產地證明標章;一是用團體商標。
一、證明標章
具有產地證明標章證明之產品,其製造過程不一定全部要在該地理區域內完成,只要成就該產品之品質、聲譽、特性等最關鍵的部分是在該地理區域內完成即可。例如:美濃紙傘以傳統手工聞名,惟作為紙傘支架之竹子,可能是來自南投竹山,但因它是在美濃生產,故仍可以美濃申請註冊為產地證明標章。產地證明標章證明之商品或服務可以是農產品、食品、葡萄酒、烈酒,及工藝品等。產地證明標章界定的區域範圍,若與行政單位所轄區域相符,申請人可以行政單位表示;如果以行政單位所轄地理區域難以界定其來源地區,申請人亦可以非行政單位的地理區域表示。
二、團體商標
產地團體商標係指地理區域界定範圍內所成立之團體會員,共同使用該地理名稱為商標,以表示其商品或服務來源。它與證明標章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它是封閉性的,僅提供予其會員使用;而證明標章則是開放性的,只要符合證明標章權人所訂定使用規範及標示條件者,皆可要求使用該證明標章,證明標章權人應允許符合條件的人申請使用。
以本案的商標來看,筆者至智慧財產局的商標資訊系統中檢索,得知麻豆鎮農會申請的是產地團體商標(註冊號:01462430),而團體商標必須是會員才能使用,若本案中的○家農場未加入麻豆農會成為會員,則不能使用該商標。
肆、結論
在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之時,很多業者喜歡搭名牌的便車,希望藉此提高獲利;而知名業者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與他人有所區隔,紛紛以商標來彰顯自己。至於農產品則相對屬於弱勢,故本文藉由麻豆農會的案例,說明農產品的商標保護方式,希望能提供相關業者、團體一個思考方向。
轉載自清流月刊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觸控螢幕專利趨勢
根據Displaybank的研究報告指出:單片式觸控面板與薄膜式觸控面板相比,由於其透光率更高、並且更加輕盈,因此已逐漸被應用到手機與IT產品,預期將使單片式觸控面板產業相關企業之間的技術競爭愈演愈烈。
從專利的申請來看,Displaybank的報告亦指出:1994年之後,在韓國、美國、日本、歐洲、PCT等地所登記的799件專利中,有許多係於2007年Apple的iPhone上市後才急增。特別是在2008年以後,每年都有100件以上的相關專利申請,其中又以單片式觸控面板相關專利申請案件佔比達66%最多。
從專利的申請來看,Displaybank的報告亦指出:1994年之後,在韓國、美國、日本、歐洲、PCT等地所登記的799件專利中,有許多係於2007年Apple的iPhone上市後才急增。特別是在2008年以後,每年都有100件以上的相關專利申請,其中又以單片式觸控面板相關專利申請案件佔比達66%最多。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Microsoft與Samsung達成Android授權
Microsoft與Samsung達成Android授權協議,Samsung成為第8家獲授權的公司,據報載:Samsung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便支付US$10至15元的權利金。
Smart的看法
Andorid的興起源自於大家對Microsoft的厭惡,但實際情形可能事與願違,Microsoft仍然陰魂不散的如影隨行。
Google提供了一個不用Microsoft的解決方案,郤沒想到當初由Microsoft研發的技術,被申請了專利,造成現在進退維谷的窘境。
從這裏也給我們一锢教訓:研發一定要重視專利,Google現在就身陷在專利的泥淖中,腹背受敵,不但Microsoft在軟體上收取授權金,在硬體上又有Apple在阻擋。
Smart的看法
Andorid的興起源自於大家對Microsoft的厭惡,但實際情形可能事與願違,Microsoft仍然陰魂不散的如影隨行。
Google提供了一個不用Microsoft的解決方案,郤沒想到當初由Microsoft研發的技術,被申請了專利,造成現在進退維谷的窘境。
從這裏也給我們一锢教訓:研發一定要重視專利,Google現在就身陷在專利的泥淖中,腹背受敵,不但Microsoft在軟體上收取授權金,在硬體上又有Apple在阻擋。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Microsoft的手機專利
從USPTO公開的資料顯示:Microsoft正在申請一個手機硬體操作介面可模組化的專利,模組化後的手機介面可以隨時更換不同的模組,例如把原來的QWERTY鍵盤,替換成電玩控制手把,無線裝置也可以透過這介面裝上手機。
US20110230178
Title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MULTIPLE, INTERCHANGEABLE SECOND DEVICES
Filing Date : 2010.3.17.
Publication Date : 2011.9.22
Abstract :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device with a first display and multiple second devices. The second devices are releasably attachable to the first device and are interchangeable with each other. The mobile device can operate as a mobile cell phone with one or more second devices operable as a mobile phone hand set. The second devices can comprise one or more game controllers, batteries, physical keyboards and/or mobile phone handsets with a display. In a detached configuration, the first device is separated from the second devices and can wirelessly communicate with one or more of the detached second devices. In a three device configuration, the first device can send commands, control signals or content to one or more external devices in addition to the second devices.
US20110230178
Title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MULTIPLE, INTERCHANGEABLE SECOND DEVICES
Filing Date : 2010.3.17.
Publication Date : 2011.9.22
Abstract :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device with a first display and multiple second devices. The second devices are releasably attachable to the first device and are interchangeable with each other. The mobile device can operate as a mobile cell phone with one or more second devices operable as a mobile phone hand set. The second devices can comprise one or more game controllers, batteries, physical keyboards and/or mobile phone handsets with a display. In a detached configuration, the first device is separated from the second devices and can wirelessly communicate with one or more of the detached second devices. In a three device configuration, the first device can send commands, control signals or content to one or more external devices in addition to the second devices.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VIA vs. Apple
VIA於2011.9.22.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德拉瓦地方法院指控Apple的iPhone、iPad、iPod、Apple TV產品線,以及相關軟體侵犯了其與微處理器功\能性有關的專利技術。
本案的系爭專利有:US6253312、US6253311及US6754810等3件。
US6253312
Titl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operand load
Filing Date : 1998.8.7.
Issue Date : 2001.6.26.
Abstract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are provided for concurrently loading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into registers in a microprocessor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file. The apparatus includes translation logic, data logic, and write back logic. The translation logic receives a load macro instruction prescribing an address, and decodes the load macro instruction into a double load micro instruction. The double load micro instruction directs the microprocessor to retrieve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from the address and to load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into the two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The data logic, coupled to the translation logic, executes the double load micro instruction and retrieves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from the address. The write back logic, coupled to the data logic, loads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into the two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during a single write cycle.
US6253311
Title : Instruction set for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data
Filing Date : 1997.11.29.
Issue Date : 2001.6.26.
Abstract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format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between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is provided. A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is configured to store floating point data, and integer data, in a variety of numerical formats. Data is moved in and out of the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as integer data, and is converted into floating point format as needed. Separate processor instructions are provided for format conversion and data transfer to allow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perations to be separated.
US6754810
Title : Instruction set for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data
Filing Date : 2002.4.10.
Issue Date : 2004.6.22.
Abstract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format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between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is provided. A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is configured to store floating point data, and integer data, in a variety of numerical formats. Data is moved in and out of the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as integer data, and is converted into floating point format as needed. Separate processor instructions are provided for format conversion and data transfer to allow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perations to be separated.
Smart的看法
VIA也對Apple提出侵權訴訟,顯然這場戰爭己經成為整個集團的戰事了,戰線從點延伸到面,而VIA的這3個專利,從USPTO的資料顯示,其最原始的申請人都是IP First LLC這家公司。
在對Apple的長期抗戰中,HTC不僅傾全集團之力求勝,而且還買了不少專利做為武器,包括買S3,看來Apple這下不好玩了。
本案的系爭專利有:US6253312、US6253311及US6754810等3件。
US6253312
Titl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operand load
Filing Date : 1998.8.7.
Issue Date : 2001.6.26.
Abstract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are provided for concurrently loading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into registers in a microprocessor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file. The apparatus includes translation logic, data logic, and write back logic. The translation logic receives a load macro instruction prescribing an address, and decodes the load macro instruction into a double load micro instruction. The double load micro instruction directs the microprocessor to retrieve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from the address and to load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into the two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The data logic, coupled to the translation logic, executes the double load micro instruction and retrieves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from the address. The write back logic, coupled to the data logic, loads the two single-precision operands into the two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during a single write cycle.
US6253311
Title : Instruction set for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data
Filing Date : 1997.11.29.
Issue Date : 2001.6.26.
Abstract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format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between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is provided. A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is configured to store floating point data, and integer data, in a variety of numerical formats. Data is moved in and out of the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as integer data, and is converted into floating point format as needed. Separate processor instructions are provided for format conversion and data transfer to allow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perations to be separated.
US6754810
Title : Instruction set for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data
Filing Date : 2002.4.10.
Issue Date : 2004.6.22.
Abstract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format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between integer and floating point registers is provided. A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is configured to store floating point data, and integer data, in a variety of numerical formats. Data is moved in and out of the floating point register as integer data, and is converted into floating point format as needed. Separate processor instructions are provided for format conversion and data transfer to allow conversion and transfer operations to be separated.
Smart的看法
VIA也對Apple提出侵權訴訟,顯然這場戰爭己經成為整個集團的戰事了,戰線從點延伸到面,而VIA的這3個專利,從USPTO的資料顯示,其最原始的申請人都是IP First LLC這家公司。
在對Apple的長期抗戰中,HTC不僅傾全集團之力求勝,而且還買了不少專利做為武器,包括買S3,看來Apple這下不好玩了。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Intellectual Ventures v. Canon Inc. et al
Intellectual Ventures(IV)於2009年時,分別向日本兩大相機製造商Canon和Olympus警告侵權並要求進行技術授權,雙方在無法達成協議後,IV於2011.9.9.控告Canon及Olympus侵害其9項影像的成形、編輯、感應以及觸控螢幕和系統等相關技術專利。
系爭專利:US5,754,348、US5,844,264、US6,023,081、US6,121,960、US6,181,836、US6,221,686、US6,412,953、US6,979,587以及US7,733,368,大部分專利都是IV經由技術授權取得的。
Intellectual Venture
IV是由Microsoft前技術長Nathan Myhrvold在2000年時成立,他以新發明的腦力激盪為號召,結合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並組成一個全球規模達800人的研發團隊,透過新發明的創意行銷和技術授權創造新的獲利模式。
IV的經營模式也向技術頂尖的公司收購該領域裡的專利組合,這次的9項系爭專利中,原始專利權人就包括了Motorola和LG等知名企業,US6,412,953則是來自工研院。
系爭專利:US5,754,348、US5,844,264、US6,023,081、US6,121,960、US6,181,836、US6,221,686、US6,412,953、US6,979,587以及US7,733,368,大部分專利都是IV經由技術授權取得的。
Intellectual Venture
IV是由Microsoft前技術長Nathan Myhrvold在2000年時成立,他以新發明的腦力激盪為號召,結合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並組成一個全球規模達800人的研發團隊,透過新發明的創意行銷和技術授權創造新的獲利模式。
IV的經營模式也向技術頂尖的公司收購該領域裡的專利組合,這次的9項系爭專利中,原始專利權人就包括了Motorola和LG等知名企業,US6,412,953則是來自工研院。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緯創與Intellectual Ventures簽署授權合約
繼HTC與華映後,緯創於2011.9.21.也跟Intellectual Ventures(IV)簽署授權合約,未來緯創將可使用IV所擁有超過35,000筆專利智財資產,受權合約範圍包括:電腦硬體、電信通訊、顯示技術、材料、資安軟體、電視、半導體專利等,並可加入IV的專利權抗辯(IP for Defense) 計畫,在遭侵權訴訟時,可持IV專利在法庭進行反訴,或由IV協助購買專利。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Micosoft與Casio達成Linux專利授權
Microsoft在2011.9.20.宣布與Casio簽署一項範圍廣泛、為期多年的交叉授權協議,這項授權除了可讓使用Casio的Linux裝置的客戶受到專利的保護,還授權了Microsoft的Windows Embedded作業系統使用在它的工業用手持裝置,以及在它的商業資訊系統中使用Windows。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的最貴
當大家都沈醉在Linux這個免費的作業系統時,Microsoft卻默默的在向使用者收保護貴。
自2006年底Microsoft與Novell簽署交互專利授權後,Microsoft即對外宣稱Linux至少侵犯其235種專利,並向多家軟、硬體廠商要求Linux專利授權費用。
已知的苦主包括:LG、Amazon、Linspire、TurboLinux及Xandros等廠商,都已經簽署Linux專利授權合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的最貴
當大家都沈醉在Linux這個免費的作業系統時,Microsoft卻默默的在向使用者收保護貴。
自2006年底Microsoft與Novell簽署交互專利授權後,Microsoft即對外宣稱Linux至少侵犯其235種專利,並向多家軟、硬體廠商要求Linux專利授權費用。
已知的苦主包括:LG、Amazon、Linspire、TurboLinux及Xandros等廠商,都已經簽署Linux專利授權合約。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iPhone5還沒上市已面臨訴訟危機
Samsung與Apple的戰事愈演愈烈,Apple還沒正式宣布要推出iPhon5,Samsung已經採取行動,宣稱只要iPhone5進入到韓國,就要控告Apple侵害其無線通訊的專利。
Smart的看法
Apple與Samsung間的專利大戰自2011.4.開始至今,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各有勝負,但是,從二軍的武器來看,Apple所主張的以設計及手機上所用的技術為主,而Samsung則主打無線通訊技術,二者完全沒有交集,這對雙方的殺傷力都很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完全沒有交集,為了占有市場,也埋下了交互授權的機會。
不過,從Apple過去的策略來看,它對戰的態度一向是只有一個選項,就是徹底殲滅來犯的敵軍,所以,這次Samsung的策略是否能真的達到遲滯Apple的目的,還值得觀察。
由於Apple的iPhone5尚未上市,Samsung只是依過去Apple產品的技術,予以推測可會侵害其無線通訊的技術,其實這樣的推論是有風險的,萬一Apple的iPhone5上市時,又出了新招,Samsung不見得可以占得上風。
不管劇情如何演變,這場連續劇勢必一時還無法演出完結篇!
Smart的看法
Apple與Samsung間的專利大戰自2011.4.開始至今,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各有勝負,但是,從二軍的武器來看,Apple所主張的以設計及手機上所用的技術為主,而Samsung則主打無線通訊技術,二者完全沒有交集,這對雙方的殺傷力都很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完全沒有交集,為了占有市場,也埋下了交互授權的機會。
不過,從Apple過去的策略來看,它對戰的態度一向是只有一個選項,就是徹底殲滅來犯的敵軍,所以,這次Samsung的策略是否能真的達到遲滯Apple的目的,還值得觀察。
由於Apple的iPhone5尚未上市,Samsung只是依過去Apple產品的技術,予以推測可會侵害其無線通訊的技術,其實這樣的推論是有風險的,萬一Apple的iPhone5上市時,又出了新招,Samsung不見得可以占得上風。
不管劇情如何演變,這場連續劇勢必一時還無法演出完結篇!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智慧局將採行2011年版的IPC資料
自2011.9.16.起的新申請案智慧局將以2011年版的IPC進行分類,2011.11.1.起的專利公報及公開公報都將採新IPC分類,2011年版IPC內容相關資料可至http://www.tipo.gov.tw/ch/Download_DownloadPage.aspx?path=4129&Language=1&UID=7&ClsID=55&ClsTwoID=297&ClsThreeID=0查詢。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Google購買1023件IBM專利
Google繼2011.6.向IBM購買1030件專利後,又在2011.8.17.與IBM完成專利權交易,購買1023件專利,以儲備和Apple打官司的本錢。
專利清單請看:http://assignments.uspto.gov/assignments/q?db=pat&reel=026894&frame=0001
Smart的看法
專利戰不只是持久戰,還是經濟戰,有的公司靠自己的研發取得專利,有的公司來不及自主研發,只好吃速食,砸錢來買,IBM過去長期投入大量資源在研發上,現在可謂在收戰果,每年光靠權利金的收入就超過US$20億,現在把不需要的專利出售,又帶來可觀的收入,而Google則是家面臨敵人攻擊卻發現武器不足的大公司,在不得不迎戰的情況下,還好家大業大,就是有錢,可以狂買專利來應戰。
專利清單請看:http://assignments.uspto.gov/assignments/q?db=pat&reel=026894&frame=0001
Smart的看法
專利戰不只是持久戰,還是經濟戰,有的公司靠自己的研發取得專利,有的公司來不及自主研發,只好吃速食,砸錢來買,IBM過去長期投入大量資源在研發上,現在可謂在收戰果,每年光靠權利金的收入就超過US$20億,現在把不需要的專利出售,又帶來可觀的收入,而Google則是家面臨敵人攻擊卻發現武器不足的大公司,在不得不迎戰的情況下,還好家大業大,就是有錢,可以狂買專利來應戰。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Apple與Samsung的戰場延燒到法國
據報導Samsung於2011.7.已向法國巴黎地方法院遞狀控告Apple的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以及第1、2代的iPad侵害其3項與全球行動通訊系統UMTS技術相關的專利。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Microsoft與Acer、ViewSonic簽署授權協議
Microsoft於2011.9.8.宣布與Acer及ViewSonic簽定專利授權協議,協議範圍涵蓋\Acer所開發的Android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以及ViewSonic所開發的Android、Chrome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產品。
不用錢的果然是最貴的
在大眾的認知裏,Android是一個免費的OS,當大家都厭惡的Microsoft的OS後,免費的方案不斷提出,但都逃不出它的魔掌,HTC、General Dynamics Itronix、Velocity Micro等Android製造商都已陸續繳了保護費向Microsoft取得開發Android裝置所需的專利授權,據報載HTC的授權金是US$5/支,Samsung則是US$15/支,其他公司約US$7.5~12.5元/支。
不用錢的果然是最貴的
在大眾的認知裏,Android是一個免費的OS,當大家都厭惡的Microsoft的OS後,免費的方案不斷提出,但都逃不出它的魔掌,HTC、General Dynamics Itronix、Velocity Micro等Android製造商都已陸續繳了保護費向Microsoft取得開發Android裝置所需的專利授權,據報載HTC的授權金是US$5/支,Samsung則是US$15/支,其他公司約US$7.5~12.5元/支。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Apple對Samsung乘勝追擊
據報導,Apple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告,指控SamsungJapanCorp.和SamsungTelecommunicationsJapanCo.這2家公司在日本銷售Samsung的Galaxy智慧型手機侵犯了該公司iPhone智慧型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的專利,並要求賠償1億日元(約US$130萬元)。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Samsung在德國侵權案敗訴
Apple與Samsung間的專利大戰可謂遍地開花,繼澳洲及荷蘭都勝訴後,德國的專利侵權案也在2011.9.7.在Duesseldorf地方法院宣判。
Duesseldorf地方法院的法官認為Samsung的Galaxy Tab 10.1抄襲iPad的設計及核心技術,尤其是螢幕和圓滑的棱角設計,二者之間在簡約、現代風上,存在明顯相似的質感,因此,裁定Galaxy Tab 10.1平板電腦不准在德國境內販售,但因Samsung總部不在歐盟境內,故禁售命令並未擴及全歐洲。
Duesseldorf地方法院的法官認為Samsung的Galaxy Tab 10.1抄襲iPad的設計及核心技術,尤其是螢幕和圓滑的棱角設計,二者之間在簡約、現代風上,存在明顯相似的質感,因此,裁定Galaxy Tab 10.1平板電腦不准在德國境內販售,但因Samsung總部不在歐盟境內,故禁售命令並未擴及全歐洲。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HTC獲Google火力支援再戰Apple
HTC向Google購入的9件來自Palm、摩托行動以及與軟體創新公司Openwave Systems等業者的專利後,於2011.9.7.在美國德拉瓦州地方法院控告Apple侵害其手機、個人電腦、行動相關裝置,以及iCloud、iTunes等服務之專利。
Smart的看法
Google因為本身專利不多,最近大舉收購專利,以因應Apple對其Andriod系統撲天蓋\地而來的訴訟,尤其都是針對其供應商,如果它不出面任由供應商受傷,對其長遠發展必定受害,這次在購買了大量的專利後,終於出手了,對供應商的士氣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Smart的看法
Google因為本身專利不多,最近大舉收購專利,以因應Apple對其Andriod系統撲天蓋\地而來的訴訟,尤其都是針對其供應商,如果它不出面任由供應商受傷,對其長遠發展必定受害,這次在購買了大量的專利後,終於出手了,對供應商的士氣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Wi-LAN散彈打鳥,一次告8家
加拿大公司Wi-LAN於2011.9.1.在東德州聯邦法院控告Apple等9家公司侵害其CDMA、HSPA相關技術的專利及Wi-Fi、LTE的技術專利。
根據報導,Wi-LAN目前擁有約1400件專利組合,授權約有250家公司。
本案的被告群
APPLE, INC.
ALCATEL-LUCENT USA INC.
DELL, INC.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TC AMERICA, INC.
KYOCERA INTERNATIONAL, INC.
KYOCERA COMMUNICATIONS, INC.,
NOVATEL WIRELESS, INC.
SIERRA WIRELESS AMERICA, INC.
RE37,802
Title : Multicod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Filing Date : 1998.9.10.
Issue Date : 2002.7.23.
Abstract :
In this patent, we present MultiCod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MC-DSSS) which is a modulation scheme that assigns up to N DSSS codes to an individual user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chips per DSSS code. When viewed as DSSS, MC-DSSS requires up to N correlators (or equivalently up to N Matched Filters) at the receiver with a complexity of the order of N.sup.2 operations. In addition, a non ide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n cause InterCode Interference (ICI), i.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N DSSS codes. In this patent, we introduce new DSSS codes, which we refer to as the \"MC\" codes. Such codes allow the information in a MC-DSSS signal to be decoded in a sequence of low complexity parallel operations which reduce the ICI. In addition to low complexity decoding and reduced ICI. MC-DSSS using the MC codes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stringent synchronization DSSS requires, (2)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stringent carrier recovery DSSS requires and (3) it is spectrally efficient.
US5,282,222
Titl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access between transceiv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OFDM spread spectrum
Filing Date : 1992.3.31.
Issue Date : 1994.1.25.
Abstract :
A method for allowing a number of wireless transceive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data, voice or video) with each other. A first frame of information is multiplexed over a number of wideband frequency bands at a first transceiver, and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a second transceiver. The information is received and processed at the second transceiver. The information is differentially encoded using phase shift keying. In addition, after a pre-selected time interval, the first transceiver may transmit again. During the preselected time interval, the second transceiver may exchange information with another transceiver in a time duplex fashion. The processing of the signal at the second transceiver may include estimating the phase differential of the transmitted signal and pre-distorting the transmitted signal. A transceiver includes an encoder for encoding information, a wideb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r for multiplexing the information onto wideband frequency voice channels, and a local oscillator for upconverting the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The apparatus may include a processor for applying a Fourier transform to the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to bring the information into the time domain for transmission.
根據報導,Wi-LAN目前擁有約1400件專利組合,授權約有250家公司。
本案的被告群
APPLE, INC.
ALCATEL-LUCENT USA INC.
DELL, INC.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TC AMERICA, INC.
KYOCERA INTERNATIONAL, INC.
KYOCERA COMMUNICATIONS, INC.,
NOVATEL WIRELESS, INC.
SIERRA WIRELESS AMERICA, INC.
RE37,802
Title : Multicod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Filing Date : 1998.9.10.
Issue Date : 2002.7.23.
Abstract :
In this patent, we present MultiCod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MC-DSSS) which is a modulation scheme that assigns up to N DSSS codes to an individual user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chips per DSSS code. When viewed as DSSS, MC-DSSS requires up to N correlators (or equivalently up to N Matched Filters) at the receiver with a complexity of the order of N.sup.2 operations. In addition, a non ide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n cause InterCode Interference (ICI), i.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N DSSS codes. In this patent, we introduce new DSSS codes, which we refer to as the \"MC\" codes. Such codes allow the information in a MC-DSSS signal to be decoded in a sequence of low complexity parallel operations which reduce the ICI. In addition to low complexity decoding and reduced ICI. MC-DSSS using the MC codes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stringent synchronization DSSS requires, (2)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stringent carrier recovery DSSS requires and (3) it is spectrally efficient.
US5,282,222
Titl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access between transceiv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OFDM spread spectrum
Filing Date : 1992.3.31.
Issue Date : 1994.1.25.
Abstract :
A method for allowing a number of wireless transceive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data, voice or video) with each other. A first frame of information is multiplexed over a number of wideband frequency bands at a first transceiver, and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a second transceiver. The information is received and processed at the second transceiver. The information is differentially encoded using phase shift keying. In addition, after a pre-selected time interval, the first transceiver may transmit again. During the preselected time interval, the second transceiver may exchange information with another transceiver in a time duplex fashion. The processing of the signal at the second transceiver may include estimating the phase differential of the transmitted signal and pre-distorting the transmitted signal. A transceiver includes an encoder for encoding information, a wideb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r for multiplexing the information onto wideband frequency voice channels, and a local oscillator for upconverting the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The apparatus may include a processor for applying a Fourier transform to the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to bring the information into the time domain for transmission.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Nichia vs.億光
日本LED大廠Nichia於2011.9.1.在東京地方法院遞狀控告億光製造,並透過日本Chip One Stop在日本販售的白色LED產品(型號GT3528系列),侵害該公司第4530094號專利權。
億光的說法
億光隨即在股市公開觀測站,對本案發布說明:
1.Nichia自2006年開始對億光展開一連串控告行動之後,台灣專利的民事訴訟與行政
訴訟已分別在2010.7.和2011.3.宣判Nichia專利無效。
2.億光的研發與專利團隊即不斷研究Nichia相關專利之有效性,陸續發現其主張之專利無效證據,也陸續在全球主要市場進行專利無效舉發。
3.億光將持續對Nichia提出專利無效之舉發,捍衛專利權,其中也包含上述系爭專利。
Smart的看法
億光面臨Nichia的專利訴訟,採取的仍是傳統的舉發策略,以缺乏新穎性做為專利無效的證據。
台灣在高科技的研發上,雖然投入不少,但最大的問題在缺少一個致命性的專利,以致於常受制於人,而無法主動出擊。今天億光只質疑Nichia的專利有效性,而無法像HTC一樣直接反控對手侵害其專利,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沒有一個夠強的專利可以出擊。
億光的說法
億光隨即在股市公開觀測站,對本案發布說明:
1.Nichia自2006年開始對億光展開一連串控告行動之後,台灣專利的民事訴訟與行政
訴訟已分別在2010.7.和2011.3.宣判Nichia專利無效。
2.億光的研發與專利團隊即不斷研究Nichia相關專利之有效性,陸續發現其主張之專利無效證據,也陸續在全球主要市場進行專利無效舉發。
3.億光將持續對Nichia提出專利無效之舉發,捍衛專利權,其中也包含上述系爭專利。
Smart的看法
億光面臨Nichia的專利訴訟,採取的仍是傳統的舉發策略,以缺乏新穎性做為專利無效的證據。
台灣在高科技的研發上,雖然投入不少,但最大的問題在缺少一個致命性的專利,以致於常受制於人,而無法主動出擊。今天億光只質疑Nichia的專利有效性,而無法像HTC一樣直接反控對手侵害其專利,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沒有一個夠強的專利可以出擊。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ITC將再審S3專利
HTC在被Apple控告專利侵權後,為增強戰力,於2011.7.以US$3億元收購尚未上市的S3 Graphics,S3控告Apple的專利侵害案,ITC在初判是判定Apple的Mac作業系統侵犯S3兩項繪圖晶片專利,但iPhone的作業系統則未侵權。但ITC已公告將重新審查本項判決,重審的結果,可能間接影響到HTC的案子。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智慧局推動聯合面詢措施
為加速清理發明專利待辦案件,智慧局自2011.6.起,推動「發明專利關聯案聯合面詢」措施,對象是1998年底以前申請且尚未審理約8,670件發明專利初審案。
申請人可就其申請的多件專利,具有研發的關聯技術者,面對面向審查人員親自說明、溝通,以利同時審理數件專利,加速產業界重要專利審查速度。
申請人可就其申請的多件專利,具有研發的關聯技術者,面對面向審查人員親自說明、溝通,以利同時審理數件專利,加速產業界重要專利審查速度。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專利的新經營模式
Nokia把約2000件的專利交給Mosaid管理,未來Mosaid如果利用這些專利進行訴訟,所得的收益,將會有1/3歸於Nokia。
Mosaid是一家以「專利授權」為業的公司,曾對包括Asus、Canon、Dell、HTC、Huawei、Intel、RIM、Sony Ericsson等發起專利訴訟。
Smart的看法
專利獲得後的運用方式,各公司由於經營策略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Apple就是典型的自用型,自己拿來告競爭對手。而最近新興的NPE則是另一種模式,他們自己沒有專利但去收購專利,或者有專利但不生產,而以專門以侵權訴訟來獲取利益,Mosaid就是屬於這類的公司。
Mosaid與Nokia的合作是雙瀛的做法,Nokia透過合作,可以讓自家的專利不再只是躺在檔案櫃中的一張紙,也不須再另外找人力及聘律師來處理授權、訴訟事宜,只要坐著就可以等收錢就好。而Mosaid來應該要花上數億,甚至10幾億美元才能獲得的資源,現在不用錢就可以拿到2000件專利,未來在抓侵權上的成本更低,既然擁有這麼好的武器,未來在行動通訊上的官司可能會沒完沒了。
Mosaid是一家以「專利授權」為業的公司,曾對包括Asus、Canon、Dell、HTC、Huawei、Intel、RIM、Sony Ericsson等發起專利訴訟。
Smart的看法
專利獲得後的運用方式,各公司由於經營策略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Apple就是典型的自用型,自己拿來告競爭對手。而最近新興的NPE則是另一種模式,他們自己沒有專利但去收購專利,或者有專利但不生產,而以專門以侵權訴訟來獲取利益,Mosaid就是屬於這類的公司。
Mosaid與Nokia的合作是雙瀛的做法,Nokia透過合作,可以讓自家的專利不再只是躺在檔案櫃中的一張紙,也不須再另外找人力及聘律師來處理授權、訴訟事宜,只要坐著就可以等收錢就好。而Mosaid來應該要花上數億,甚至10幾億美元才能獲得的資源,現在不用錢就可以拿到2000件專利,未來在抓侵權上的成本更低,既然擁有這麼好的武器,未來在行動通訊上的官司可能會沒完沒了。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工研院將成立智財管理公司
科技產業的專利戰正如火如荼的開打中,我國廠商面臨的訴訟危機也愈來愈中,為協助我國廠商迎向國際專利戰,工研院將成立智財管理公司,該公司及旗下籌設的基金組成智財銀行(IP BANK),初期投入NT2億元資金,未來不排除由國發基金投入,結合政府與民間之力迎戰國際專利戰爭。
未來智財銀行將成立二種基金:一種為反訴型基金,至少以NT5億元起跳;另一種為布局型基金,至少NT10億元起跳。
最快半年內就會成立第一檔反訴型基金,目前規劃由創新公司投資NT5,000萬元,作為初期營運資金,也將投入NT2億元作為引導資金。
反訴型基金主要是協助業者能在身陷專利戰時,取得有利的專利權,協助產業鎖定目前專利戰打得最熱的顯示器、智慧型手機。
布局型基金,則是搶先布局「明日之星」型的產業,包括能源、醫療器材、綠色材料、智慧電視、LED等,在產業未完全成熟前,搶先以低價買入專利,有利業者未來在國際擁有專利武器。
他山之石
為因應國際化的專利戰,各國都開始設立類似機構。
1.日本
2009.7.成立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資本額3,300億日元,日本政府持股90.5%,目前主導SONY、TOSHIBA、日立合資成立Japan Display。
2.韓國
2010年成立Intellectual Discovery,由政府與民間合作,強力在市場搜刮專利權,以保護韓國的高科技產業。
3.法國
2011.6.成立法國專利公司,主要股東有:法國政府、Caisse des Depots投資公司等,主要向各大學、研究機構購買專利,以免自由專利外流。
4.大陸
2010.9.成立中以智庫,主要股東有蘇州市政府及以色列英飛尼迪集團等,創立基金蒐購潔淨能源相關專利。
Smart的看法
當各國為因應專利戰陸續由政府出面,成立相關機構,我國終於也落後不遠的成立了智財公司,希望未來在專利戰上能提供國內業者足夠的致命性武器。
未來智財銀行將成立二種基金:一種為反訴型基金,至少以NT5億元起跳;另一種為布局型基金,至少NT10億元起跳。
最快半年內就會成立第一檔反訴型基金,目前規劃由創新公司投資NT5,000萬元,作為初期營運資金,也將投入NT2億元作為引導資金。
反訴型基金主要是協助業者能在身陷專利戰時,取得有利的專利權,協助產業鎖定目前專利戰打得最熱的顯示器、智慧型手機。
布局型基金,則是搶先布局「明日之星」型的產業,包括能源、醫療器材、綠色材料、智慧電視、LED等,在產業未完全成熟前,搶先以低價買入專利,有利業者未來在國際擁有專利武器。
他山之石
為因應國際化的專利戰,各國都開始設立類似機構。
1.日本
2009.7.成立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資本額3,300億日元,日本政府持股90.5%,目前主導SONY、TOSHIBA、日立合資成立Japan Display。
2.韓國
2010年成立Intellectual Discovery,由政府與民間合作,強力在市場搜刮專利權,以保護韓國的高科技產業。
3.法國
2011.6.成立法國專利公司,主要股東有:法國政府、Caisse des Depots投資公司等,主要向各大學、研究機構購買專利,以免自由專利外流。
4.大陸
2010.9.成立中以智庫,主要股東有蘇州市政府及以色列英飛尼迪集團等,創立基金蒐購潔淨能源相關專利。
Smart的看法
當各國為因應專利戰陸續由政府出面,成立相關機構,我國終於也落後不遠的成立了智財公司,希望未來在專利戰上能提供國內業者足夠的致命性武器。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微投影的技術發展將白熱化
繼Apple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發起撲天蓋\地的訴訟之後,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可能是微投影產業。
Apple與Microsoft不約而同的申請了微投影的技術,其他小廠可要嚴陣以待這場專利戰的開打。
根據USPTO的公開資料顯示,Microsoft與Apple在2010.8.分別提出一個微投影技術的專利申請案,Microsoft申請的是:Combined Surface User Interface,它可以透過微投影,創造一個連結兩個不同行動裝置工作區表面,並可經由相機鏡頭捕捉投影區域內使用者動態的一種操作界面。
而Apple所申請的則是:Projected Display Shared Workspaces,可以在不同的投影機之間進行內容共享,而且系統還有鏡頭,可以捕捉使用者的動作,透過手勢可以操作投影機顯示的內容。
20110191690
Title : Combined Surface User Interface
Assignee : Microsoft
Filing Date : 2010.2.3.
Application Date : 2011.8.4.
Abstract :
Techniques for utilizing two or more mobile devices equipped with projectors to generate a combined seamless user interfaces by stitching projection areas generated by the projectors
20110197147
Title : PROJECTED DISPLAY SHARED WORKSPACES
Assignee : APPLE
Filing Date : 2010.2.11.
Application Date : 2011.8.11.
Abstract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are provided for creating a shared workspace where images may be shared between projected displays. In one embodiment, electronic devices each may include a projector that produces a projected display and a camera that detects gestures made with respect to the projected displays. The electronic devices may interpret gestures on the projected displays to identify image sharing commands for sharing images between the projected displays. The electronic devices may be connected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link that allows the electronic devices to share image data for producing images on any of the projected displays included within the shared workspace.
Smart的看法
有人說專利是有錢人玩的遊戲,因為不但申請、維護要花錢,打官司更花錢,微投影產業原來就有廠商在發展,現在跑了二個大咖的進來,將來勢必會壓縮到小廠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國內的代工廠,如果不先準備因應,可能也會面臨被告侵權、被收授權金的窘境!
Apple與Microsoft不約而同的申請了微投影的技術,其他小廠可要嚴陣以待這場專利戰的開打。
根據USPTO的公開資料顯示,Microsoft與Apple在2010.8.分別提出一個微投影技術的專利申請案,Microsoft申請的是:Combined Surface User Interface,它可以透過微投影,創造一個連結兩個不同行動裝置工作區表面,並可經由相機鏡頭捕捉投影區域內使用者動態的一種操作界面。
而Apple所申請的則是:Projected Display Shared Workspaces,可以在不同的投影機之間進行內容共享,而且系統還有鏡頭,可以捕捉使用者的動作,透過手勢可以操作投影機顯示的內容。
20110191690
Title : Combined Surface User Interface
Assignee : Microsoft
Filing Date : 2010.2.3.
Application Date : 2011.8.4.
Abstract :
Techniques for utilizing two or more mobile devices equipped with projectors to generate a combined seamless user interfaces by stitching projection areas generated by the projectors
20110197147
Title : PROJECTED DISPLAY SHARED WORKSPACES
Assignee : APPLE
Filing Date : 2010.2.11.
Application Date : 2011.8.11.
Abstract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are provided for creating a shared workspace where images may be shared between projected displays. In one embodiment, electronic devices each may include a projector that produces a projected display and a camera that detects gestures made with respect to the projected displays. The electronic devices may interpret gestures on the projected displays to identify image sharing commands for sharing images between the projected displays. The electronic devices may be connected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link that allows the electronic devices to share image data for producing images on any of the projected displays included within the shared workspace.
Smart的看法
有人說專利是有錢人玩的遊戲,因為不但申請、維護要花錢,打官司更花錢,微投影產業原來就有廠商在發展,現在跑了二個大咖的進來,將來勢必會壓縮到小廠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國內的代工廠,如果不先準備因應,可能也會面臨被告侵權、被收授權金的窘境!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Samsung手機在荷蘭被判侵權
Apple與Samsung的侵權訴訟從美國打到韓國、歐洲,歐洲方面,繼德國以外觀雷同為由,判決Samsung的平板電腦侵害專利,禁止Galaxy Tab 10.1在德國地區銷售後,荷蘭法院亦判決Samsung的Galaxy系列的S、S II和Ace智慧型手機在軟體設計方面侵權,由於Apple沒有在所有歐洲國家完成專利註冊,故在硬體方面未被判侵權。
Smart的看法
Samsung在荷蘭被判侵害Apple的軟體專利,雖然可以藉由修改軟體達到專利迴避的目的,但整體而言,對Android陣營而言,是一大衝擊,未來使用Android的廠商是不是會繼續遭到追殺,值得持續觀察,當然,這也驗證了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最便宜的!
Smart的看法
Samsung在荷蘭被判侵害Apple的軟體專利,雖然可以藉由修改軟體達到專利迴避的目的,但整體而言,對Android陣營而言,是一大衝擊,未來使用Android的廠商是不是會繼續遭到追殺,值得持續觀察,當然,這也驗證了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最便宜的!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關鍵字廣告搭便車
大買家公司於2010.11.至2011.1.間,購買「家樂福」關鍵字,當消費者在「Yahoo!奇摩生活+」網頁鍵入「家樂福」搜尋時,第一個出現的超連結標題為「網路量販店家樂福天天搶便宜」,但網址並非家樂福網站,實際點選後,連到的是大買家公司網站。
家樂福在接到消費者客訴,詢問為什麼上網查「家樂福」,卻連上「大買家」後,向公平會對大買家提起不公平競爭之訴。
公平會的見解
1.大買家與家樂福同為量販業者,大買家此舉為不當招攬消費者、「榨取他人努力成果」、「攀附他人營業信譽」,對同業造成不公平競爭,並影響交易秩序,已違反公平交易法。
2.該爭議標題曝光次數達四十六萬次,連結被點選的次數則超過四萬次,確實有不少消費者被引導連至大買家公司的網站。
3.大買家此舉足以誤導消費者,並影響交易秩序,違反公平交易法處新台幣50萬元罰鍰。
家樂福在接到消費者客訴,詢問為什麼上網查「家樂福」,卻連上「大買家」後,向公平會對大買家提起不公平競爭之訴。
公平會的見解
1.大買家與家樂福同為量販業者,大買家此舉為不當招攬消費者、「榨取他人努力成果」、「攀附他人營業信譽」,對同業造成不公平競爭,並影響交易秩序,已違反公平交易法。
2.該爭議標題曝光次數達四十六萬次,連結被點選的次數則超過四萬次,確實有不少消費者被引導連至大買家公司的網站。
3.大買家此舉足以誤導消費者,並影響交易秩序,違反公平交易法處新台幣50萬元罰鍰。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HTC再次對Apple發起攻擊
HTC於2011.8.16.同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與美國德拉瓦州地方法院控告Apple侵犯其三項專利,侵權的產品包括Mac系列電腦、iPhone、iPad與iPod等。
系爭專利
本案的系爭專利為:US7,417,944、US7,672,219及US7,765,414,其中US7,417,944及US7,672,219等2件專利是HTC於2011.4.以US$6,750萬元向ADC Telecommunications購得的專利之一,該次交易HTC共獲得ADC的82件專利與14件專利申請案。US7,765,414則是HTC自己的專利。
Smart的看法
專利戰是未來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除了要有足夠的自製武器來迎戰外,還要有不同功\能的外購武器,才能組成一個強大的攻擊部隊。
HTC在面臨Apple長期的攻擊下,除自身的專利外,最近也不斷的向外購買專利,來充實自己的patent pool,像這次購自ADC的2件專利,外資法人的評價就很高,未來的戰況發展應該是精彩可期。
系爭專利
本案的系爭專利為:US7,417,944、US7,672,219及US7,765,414,其中US7,417,944及US7,672,219等2件專利是HTC於2011.4.以US$6,750萬元向ADC Telecommunications購得的專利之一,該次交易HTC共獲得ADC的82件專利與14件專利申請案。US7,765,414則是HTC自己的專利。
Smart的看法
專利戰是未來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除了要有足夠的自製武器來迎戰外,還要有不同功\能的外購武器,才能組成一個強大的攻擊部隊。
HTC在面臨Apple長期的攻擊下,除自身的專利外,最近也不斷的向外購買專利,來充實自己的patent pool,像這次購自ADC的2件專利,外資法人的評價就很高,未來的戰況發展應該是精彩可期。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Apple申請Multitouch商標失利
Apple向智慧財產局註冊多點觸控(MULTI-TOUCH)商標,遭駁回後,提出行政訴訟,智慧財產法院於2011.8.16.判決Apple敗訴。
Apple的說法
1.「MULTI-TOUCH」商標暗示該公司的商品多樣性,可用不同的觸控方式控制,極具識別性。
2.該公司是第一個將「MULTI」、「TOUCH」兩個字組合一起,應屬獨創性商標,且具有相當識別性。
3.該公司在2007年間註冊「IPOD TOUCH」商標,並將「TOUCH」使用於個人電子產品,經過長期大量行銷與宣傳,讓消費者得以聯想到蘋果產品,而「MULTI-TOUCH」不僅延續該公司以往人性化設計特徵,更延展至多樣化的不同面向,且應用於多項產品上。
4.「MULTI-TOUCH」技術不僅是對該公司產品有直接明顯的描述,從Apple在他國註冊資料,以及產品熱銷取得後天識別性,應可算是該公司具有識別性的商標之一。
智慧局的見解
1.多點觸控技術是1982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明,之後才由多家公司投入研發後,成為時下三C產品的熱門技術,僅能算是商品有關功能說明,不能作為商標。
2.國內已有許\多內含「TOUCH」的商標,並不代表看見此單字,就會聯想到Apple。
智慧財產法院的判決
1.Apple雖將「IPOD TOUCH」註冊商標,但不代表「MULTI-TOUCH」也可准許註冊;且多點觸控為三C業者廣泛使用,「MULTI-TOUCH」指商品具此功\能,並非暗示性商標。
2.多點觸控產品應用層面廣,Apple產品功\能介紹提到「MULTI-TOUCH螢幕」、「MULTI-TOUCH滑鼠」等,代表多點觸控只是功\能,不是「暗示性」商標。
3.Apple雖長期使用「MULTI-TOUCH」,但客觀上並不能遽而認定,「MULTI-TOUCH」因該公司長期使用成為商品識別標誌。
因此,判決Apple敗訴。
Apple的說法
1.「MULTI-TOUCH」商標暗示該公司的商品多樣性,可用不同的觸控方式控制,極具識別性。
2.該公司是第一個將「MULTI」、「TOUCH」兩個字組合一起,應屬獨創性商標,且具有相當識別性。
3.該公司在2007年間註冊「IPOD TOUCH」商標,並將「TOUCH」使用於個人電子產品,經過長期大量行銷與宣傳,讓消費者得以聯想到蘋果產品,而「MULTI-TOUCH」不僅延續該公司以往人性化設計特徵,更延展至多樣化的不同面向,且應用於多項產品上。
4.「MULTI-TOUCH」技術不僅是對該公司產品有直接明顯的描述,從Apple在他國註冊資料,以及產品熱銷取得後天識別性,應可算是該公司具有識別性的商標之一。
智慧局的見解
1.多點觸控技術是1982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明,之後才由多家公司投入研發後,成為時下三C產品的熱門技術,僅能算是商品有關功能說明,不能作為商標。
2.國內已有許\多內含「TOUCH」的商標,並不代表看見此單字,就會聯想到Apple。
智慧財產法院的判決
1.Apple雖將「IPOD TOUCH」註冊商標,但不代表「MULTI-TOUCH」也可准許註冊;且多點觸控為三C業者廣泛使用,「MULTI-TOUCH」指商品具此功\能,並非暗示性商標。
2.多點觸控產品應用層面廣,Apple產品功\能介紹提到「MULTI-TOUCH螢幕」、「MULTI-TOUCH滑鼠」等,代表多點觸控只是功\能,不是「暗示性」商標。
3.Apple雖長期使用「MULTI-TOUCH」,但客觀上並不能遽而認定,「MULTI-TOUCH」因該公司長期使用成為商品識別標誌。
因此,判決Apple敗訴。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Google用US$125億元購併Motorola Mobility
Google於2011.8.15宣布將以US$125億元購併Motorola Mobility。
Motorola的歷史
Motorola是1928.9.25.創立於芝加哥,一直扮演著通信領域拓荒者的角色,1983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批準生產全球首部商用手機。1984年這款手機進入了消費市場。
由於獨鍾CDMA技術,讓它失去了GSM的市場,雖然2004年的明星產品RAZR V3讓當年手機銷售額大漲53%,但為追上Nokia的市占而降價,反而失去市場。
在投資銥星計畫損失US$50億元後,開始分柝出售,2001年分拆了國防業務部門。2006年分拆出汽車電子業務。
2011.1.4.Motorola分成2家公司,Motorola Solutions專攻軍警、工業用通訊,Motorola Mobility專攻手機,擁有16,000多件專利,這應該是oogle看上它的原因。
Smart的看法
行動通訊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也是各路人馬必爭之地,近年來專利訴訟不斷,尤其Appple告起人來毫不手軟,掌握到主動權,使Google猶如芒刺在背。
在爭奪Nortel的專利失利之後,為維護Android的市場,沒有專利是萬萬不能的,而與其他業者相較,Google的專利實在是少到不能比,在自製武器不足的情況下,只好不斷的設法去買專利。
Motorola是家歷史悠久的手機公司,參與過通訊標準的制定,且手中不但有的專利數量多,而且含蓋\範圍廣泛,猶如方陣快砲,可適時的阻止敵人的攻擊,這應該是讓Google看中的主因。
再從成本面來看,當初Apple等公司花了US$45億買了Nortel的6,000件專利,Google買了Motorola的16,000多件專利,只花US$125億,相對是便宜。
在技術面上,Google有了自己的手機廠,未來可以更了解Android在設計上的問題,可讓其功\能更加完整及強大。而未來Android的發展會不會因為Google有了自己的手機廠,而像Apple一樣,走向封閉式系統,也是值得注意的。
Motorola的歷史
Motorola是1928.9.25.創立於芝加哥,一直扮演著通信領域拓荒者的角色,1983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批準生產全球首部商用手機。1984年這款手機進入了消費市場。
由於獨鍾CDMA技術,讓它失去了GSM的市場,雖然2004年的明星產品RAZR V3讓當年手機銷售額大漲53%,但為追上Nokia的市占而降價,反而失去市場。
在投資銥星計畫損失US$50億元後,開始分柝出售,2001年分拆了國防業務部門。2006年分拆出汽車電子業務。
2011.1.4.Motorola分成2家公司,Motorola Solutions專攻軍警、工業用通訊,Motorola Mobility專攻手機,擁有16,000多件專利,這應該是oogle看上它的原因。
Smart的看法
行動通訊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也是各路人馬必爭之地,近年來專利訴訟不斷,尤其Appple告起人來毫不手軟,掌握到主動權,使Google猶如芒刺在背。
在爭奪Nortel的專利失利之後,為維護Android的市場,沒有專利是萬萬不能的,而與其他業者相較,Google的專利實在是少到不能比,在自製武器不足的情況下,只好不斷的設法去買專利。
Motorola是家歷史悠久的手機公司,參與過通訊標準的制定,且手中不但有的專利數量多,而且含蓋\範圍廣泛,猶如方陣快砲,可適時的阻止敵人的攻擊,這應該是讓Google看中的主因。
再從成本面來看,當初Apple等公司花了US$45億買了Nortel的6,000件專利,Google買了Motorola的16,000多件專利,只花US$125億,相對是便宜。
在技術面上,Google有了自己的手機廠,未來可以更了解Android在設計上的問題,可讓其功\能更加完整及強大。而未來Android的發展會不會因為Google有了自己的手機廠,而像Apple一樣,走向封閉式系統,也是值得注意的。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微軟的新專利
以前常常介紹Apple的新專利,今天換個口味,來看看微軟的新專利。根據USPTO的專利公開資訊顯示,微軟正在申請一個用在行動裝置上的鍵盤。
從公開公報可以看到專利內提到的2種鍵盤形式,其中第1種與目前常見的QWERTY鍵盤呈現方式幾乎相同,另外1種也有直接透過轉動螢幕以開啟鍵盤的設計。
至於未來要把專利用在那裏?則是值得期待與想像,也許用在跟Nokia合作的智慧型手機上,也許...
US20110195752
Title : Moveable Housing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Filing Date : 2010.2.5.
Application Date :2011.8.11.
Abstract :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having moveable housings are described. In an implementatio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housing that includes a display device; and a second housing that includes a keyboar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or second housings are moveable between a first configuration in which the first housing substantially covers the second housing so the keyboard is covered and the display device is viewable and a second configuration in which the keyboard is exposed and positioned such that an outer plane of the keyboard is positioned in a substantially similar plane to that of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display device.
從公開公報可以看到專利內提到的2種鍵盤形式,其中第1種與目前常見的QWERTY鍵盤呈現方式幾乎相同,另外1種也有直接透過轉動螢幕以開啟鍵盤的設計。
至於未來要把專利用在那裏?則是值得期待與想像,也許用在跟Nokia合作的智慧型手機上,也許...
US20110195752
Title : Moveable Housing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Filing Date : 2010.2.5.
Application Date :2011.8.11.
Abstract :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having moveable housings are described. In an implementatio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housing that includes a display device; and a second housing that includes a keyboar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or second housings are moveable between a first configuration in which the first housing substantially covers the second housing so the keyboard is covered and the display device is viewable and a second configuration in which the keyboard is exposed and positioned such that an outer plane of the keyboard is positioned in a substantially similar plane to that of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display device.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Sony vs. LG和解收場
Sony與LG於2011.8.11.簽訂合作備忘錄,並且分別向美國的國際貿易委員會和聯邦法院撤回互相指控的專利權訴訟。
雙方戰史
Sony和LG互控的侵權專利高達24項,首先是Sony在2010.10.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控訴,認為LG手機侵犯其專利,並申請LG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禁制令。
LG則於2011.2.4.也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指控,表示Sony藍光播放器和相關電子產品侵權,當然也申請了禁制令,要求禁止Sony的Bravia電視機和PS3遊戲機進入美國市場。
LG又在2011.3.向荷蘭法院取得禁令,荷蘭海關於是查扣了數萬台PS3產品。
Smart的看法
專利已成攻擊性武器,誰擁有的戰力強,就能主導戰場,本案如果不是PS3在荷蘭海關被查扣數萬台,Sony應該不會這麼快的和解。同樣的,今天Google為什麼會這麼大張旗鼓的買專利,就是因為他的專利比不過競爭者,先不談專利的質,光是專利的量就輸人一截,所以Microsoft也要收Andriod的保護費、Apple也把目標對準它。
雙方戰史
Sony和LG互控的侵權專利高達24項,首先是Sony在2010.10.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控訴,認為LG手機侵犯其專利,並申請LG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禁制令。
LG則於2011.2.4.也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指控,表示Sony藍光播放器和相關電子產品侵權,當然也申請了禁制令,要求禁止Sony的Bravia電視機和PS3遊戲機進入美國市場。
LG又在2011.3.向荷蘭法院取得禁令,荷蘭海關於是查扣了數萬台PS3產品。
Smart的看法
專利已成攻擊性武器,誰擁有的戰力強,就能主導戰場,本案如果不是PS3在荷蘭海關被查扣數萬台,Sony應該不會這麼快的和解。同樣的,今天Google為什麼會這麼大張旗鼓的買專利,就是因為他的專利比不過競爭者,先不談專利的質,光是專利的量就輸人一截,所以Microsoft也要收Andriod的保護費、Apple也把目標對準它。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專利申請案的提早公開
在高雄上課的課間休息時,有朋友問到專利資料庫中,有些專利的早期公開日為何不是申請日起的18個月?
智慧局自2009.1.1.起試辦發明專利加速審查作業方案,並於2010.1.1.起正式實施,方案中規定在3種情形下,申請人可以提出提出發明專利加速審查申請:
1.外國對應申請案經外國專利局實體審查而核准者
2.外國對應申請案經美日歐專利局核發審查意見通知書及檢索報告但尚未審定者
3.為商業上之實施所必要者
發明人提出加速審查申請時,若該專利尚未公開者,應一併提出提早公開申請,並繳納規費NT1,000元/件。
基於以上規定,所以有些案子因為申請加速審查,而一併提出提早公開,因此,公開日期會到法定的申請日起18個月。
智慧局自2009.1.1.起試辦發明專利加速審查作業方案,並於2010.1.1.起正式實施,方案中規定在3種情形下,申請人可以提出提出發明專利加速審查申請:
1.外國對應申請案經外國專利局實體審查而核准者
2.外國對應申請案經美日歐專利局核發審查意見通知書及檢索報告但尚未審定者
3.為商業上之實施所必要者
發明人提出加速審查申請時,若該專利尚未公開者,應一併提出提早公開申請,並繳納規費NT1,000元/件。
基於以上規定,所以有些案子因為申請加速審查,而一併提出提早公開,因此,公開日期會到法定的申請日起18個月。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台美試行專利審查高速公路計畫
自2011.9.1.起,專利申請人在美國第一次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其後據以主張優先權向我國申請發明專利,倘經美國專利商標局審查有1項以上請求項可准予專利者,申請人得據以向我國智慧財產局請求加速審查。
同樣地,在我國第一次提出發明專利申請,並且向USPTO提出專利申請主張我國優先權者,經我國智慧財產局審查有1項以上請求項可准予專利者,亦得據以向USPTO請求加速審查。
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制度
當一專利申請案之部分或全部請求項在第一申請局(office of first filing, OFF)經過實質審查獲准專利後,該案申請人可以藉由提供給第二申請局(office of second filing, OSF) 相關資料,使OSF得以利用OFF的檢索與審查結果,進而加速該案件的審查。
同樣地,在我國第一次提出發明專利申請,並且向USPTO提出專利申請主張我國優先權者,經我國智慧財產局審查有1項以上請求項可准予專利者,亦得據以向USPTO請求加速審查。
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制度
當一專利申請案之部分或全部請求項在第一申請局(office of first filing, OFF)經過實質審查獲准專利後,該案申請人可以藉由提供給第二申請局(office of second filing, OSF) 相關資料,使OSF得以利用OFF的檢索與審查結果,進而加速該案件的審查。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關鍵字中含布林運算子的檢索
今天在中科管理局的專利檢索課程,學員們的反應都很熱烈,下課時有朋友問到檢索的關鍵字中就含有布林代數,要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我分成二部分來回答,在中華民國的專利資料庫中,因為無法用英文摘要的欄位去做檢索,這個問題目前大概不會發生,因為其他欄位會有英文,大多是用來顯示原文,故多為單字。
至於美國專利資料庫,如果檢索的關鍵字含有布林代數,在Quick Search時,它會把它當做一個字串處理,在Advanced Search時,只要在關鍵字的前後加雙引號("),系統也會把它當做字串來處理。
關於這個問題,我分成二部分來回答,在中華民國的專利資料庫中,因為無法用英文摘要的欄位去做檢索,這個問題目前大概不會發生,因為其他欄位會有英文,大多是用來顯示原文,故多為單字。
至於美國專利資料庫,如果檢索的關鍵字含有布林代數,在Quick Search時,它會把它當做一個字串處理,在Advanced Search時,只要在關鍵字的前後加雙引號("),系統也會把它當做字串來處理。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英國制定大學智慧財產管理方針
為了好好管理並善用價值數百萬英鎊的智慧財產權市場商機,英國智慧財產局(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PO)於2011.5.公布「大學智慧財產管理方針」(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 for Universities),協助各大學把握每一珍貴契機,策略性地應用所有校內智慧財產,使其發揮最大經濟效用,為學校爭取最高收益,同時帶動英國經濟成長。
Smart的看法
我國自從科技基本法實施後,由國家經費資助的研究成果,其管理與運用權利都交給研發單位,包括學校。而學校又是擁有最多的研發能量的地方,在近年學生人數日漸,各校都面臨招生問題的時候,學校如果能擅用此一優勢,勢必可以創造另一機會。
Smart的看法
我國自從科技基本法實施後,由國家經費資助的研究成果,其管理與運用權利都交給研發單位,包括學校。而學校又是擁有最多的研發能量的地方,在近年學生人數日漸,各校都面臨招生問題的時候,學校如果能擅用此一優勢,勢必可以創造另一機會。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智慧局的電話服務
智慧局為加強專利與e網通電話諮詢服務,自2011.8.26.起,專利業務服務專線將與電子申請服務專線合併使用02-8192-4729提供服務,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HTC收購Dashwire
HTC於2011.8.5.宣布收購Dashwire公司100%股權,Dashwire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公司,提供行動與網路應用, 讓使用者能在多個界面與服務平台下設定及個人化其智慧型手機,2011.4.曾向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取得相關應用的專利授權。
Smart的看法
Dashwire是一雲端運算的公司,HTC併購它有助於其雲端運用,加上Dashwire又取得IV的專利授權,可能將有助於HTC未來與Apple的專利戰。
Smart的看法
Dashwire是一雲端運算的公司,HTC併購它有助於其雲端運用,加上Dashwire又取得IV的專利授權,可能將有助於HTC未來與Apple的專利戰。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我國專利資料庫如何找到檢索關鍵字的同義字
今天在工研院高雄學習中心的課程,感謝高雄朋友的熱情參與。有朋友提到如何在檢索時,能夠找到同義字或上位概念用語,在我的經驗中,上位概念用語,必須要靠經驗的累積,目前我還不知道那個網站有提供資訊,如果有網友知道,也可以在此分享。同義字的查詢,目前在智慧局的專利資料庫頁面的左下方輔助資源的最後一個超連結就是,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利用。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瑕疵品退回後的商標問題
法國百年連鎖麵包店「PAUL」在台代理商,委託永豐餘製造一批紙袋,因瑕疵品退貨後,卻發現永豐餘將製造的瑕疵品交給一家OUTLET服裝業者裝衣服,憤而控告兩家公司侵權,法官認為這只是單一個案,判決無罪。
永豐餘的說法
1.依印刷業一般的交易習慣,除非有特別約定,瑕疵印刷品都是印刷廠商自行吸收處置。
2.為避免浪費資源,才將這批瑕疵紙袋無償交給服飾業者使用。
3.國內以PAUL註冊的商標多達數百件,消費大眾看到PAUL,很難聯想到是PAUL麵包店。
法院的判決
在服飾特賣會也可拿到PAUL的紙袋,這只是單一投訴案例。而且服飾業者使用PAUL紙袋,不會與麵包店產生連結,消費者不致誤認。
Smart的看法
商標法對於商標的要件,有規定:相同或近似於他人同一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註冊商標或申請在先的商標,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者,不得註冊。本案的PAUL分別用在食品及服裝,可謂不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類別中,造成混淆誤認的機率本不高,若以此指控本案為恐龍判決,對法官是不公平的。
值得注意的應該是在商業合約的問題,被告主張瑕疵品依業界慣例由廠商吸收,為避免浪費才給服飾公司使用。
原告在委託製作的合約中應該要明確訂出瑕疵品的處理方式,如果合約中明訂瑕疵品應銷毁、不能流入市面,則本案的結果可能就不同了。
由本案例可印證!對公司智慧財產的保護,智慧財產相關法律不是唯一的方法,商業模式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不能把它的影響排除在外。
永豐餘的說法
1.依印刷業一般的交易習慣,除非有特別約定,瑕疵印刷品都是印刷廠商自行吸收處置。
2.為避免浪費資源,才將這批瑕疵紙袋無償交給服飾業者使用。
3.國內以PAUL註冊的商標多達數百件,消費大眾看到PAUL,很難聯想到是PAUL麵包店。
法院的判決
在服飾特賣會也可拿到PAUL的紙袋,這只是單一投訴案例。而且服飾業者使用PAUL紙袋,不會與麵包店產生連結,消費者不致誤認。
Smart的看法
商標法對於商標的要件,有規定:相同或近似於他人同一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註冊商標或申請在先的商標,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者,不得註冊。本案的PAUL分別用在食品及服裝,可謂不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類別中,造成混淆誤認的機率本不高,若以此指控本案為恐龍判決,對法官是不公平的。
值得注意的應該是在商業合約的問題,被告主張瑕疵品依業界慣例由廠商吸收,為避免浪費才給服飾公司使用。
原告在委託製作的合約中應該要明確訂出瑕疵品的處理方式,如果合約中明訂瑕疵品應銷毁、不能流入市面,則本案的結果可能就不同了。
由本案例可印證!對公司智慧財產的保護,智慧財產相關法律不是唯一的方法,商業模式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不能把它的影響排除在外。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Kodak將出售照片預覽的專利
根據Wall Street於2011.8.2.的報導,Kodak表示考慮出售1,100件專利,主要涵蓋數位影像捕捉、存取、組合和分享方面的專利,約佔該公司所有專利的10%。
由於Kodak與Apple、RIM的專利侵權訴訟正在進行中(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4/kodak-vs-apple-rim.html),本次所出售的專利是否涉及系爭專利,則無明確報導可以佐證。
由於Kodak與Apple、RIM的專利侵權訴訟正在進行中(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4/kodak-vs-apple-rim.html),本次所出售的專利是否涉及系爭專利,則無明確報導可以佐證。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Personal Audio vs. Apple
美國一家音樂專利技術授權公司Personal Audio 於2009年控告Apple的 iPod 音樂播放清單侵犯其兩項專利技術,包括音訊播放機中可導航的播放清單以及通過已下載的清單快進或後退等設計,要求Apple賠償US$8,400萬元。
法院判決,認為Apple 確實侵犯Personal Audio公司的2項專利,但陪償金額只有US$800萬元。
再接再厲、踼到鐵板
Personal Audio顯然對這樣的判決不甚滿意,於2011.7.19.再次以同一專利控告Apple的iPad、iPhone及Mac等產品,要求 Apple 更多的賠償。
但美國法院於2011.7.30.反駁了控訴,認為陪審團已就專利形式選擇了一次式付款,表示未來 Apple 將可以使用該專利授權,並在過去或是未來推出的產品中使用。
法院判決,認為Apple 確實侵犯Personal Audio公司的2項專利,但陪償金額只有US$800萬元。
再接再厲、踼到鐵板
Personal Audio顯然對這樣的判決不甚滿意,於2011.7.19.再次以同一專利控告Apple的iPad、iPhone及Mac等產品,要求 Apple 更多的賠償。
但美國法院於2011.7.30.反駁了控訴,認為陪審團已就專利形式選擇了一次式付款,表示未來 Apple 將可以使用該專利授權,並在過去或是未來推出的產品中使用。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Nortel專利出售案遭美國司法部調查
Appple、EMC、Ericsson、Microsoft、Research In Motion與Sony,才剛擊敗了Google,取得了大約6,000項包含無線、無線4G、數據網路、光纖、語音、網際網路與半導體技術在內的專利與專利應用。詳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7/nortelgoogle.html
隨即傳出美國司法部正在審查這些公司,確認它們是否打算對其他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軟體的手機製造商提出告訴。
Smart的看法
美國司法部有權利在得標後,以「附加條件」來限制這些專利的使用方式,來確保擁有專利權者不會從事不當競爭,由此觀之,Google似乎是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本來是想藉由取得專利,搶到有利的戰略位置,這下有司法部的介入,可以少花點錢,尋求戰術高點。
隨即傳出美國司法部正在審查這些公司,確認它們是否打算對其他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軟體的手機製造商提出告訴。
Smart的看法
美國司法部有權利在得標後,以「附加條件」來限制這些專利的使用方式,來確保擁有專利權者不會從事不當競爭,由此觀之,Google似乎是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本來是想藉由取得專利,搶到有利的戰略位置,這下有司法部的介入,可以少花點錢,尋求戰術高點。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IP5第4次局長會議
第4次五大專利局局長會議於2011.6.23.至2011.6.24.在日本東京舉行,根據IP5網站公告本次會議的重要結論如下:
1.消除各局之間不必要的重複性工作、提高專利審查效率與品質及確保專利權的穩定性。
2..重申實質專利法(substantive patent law)調和的重要性,讓使用者得以便利且可預期的方式取得專利權,進一步釐清不會限制各國核准專利的權利。
3.為建立調和化作業的基礎,將進行調查,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成果,避免各局間不必要的重複工作。
4.比較研究現有的區域性計畫結果,以便確認較容易調和的範圍,之後,即加速進行共同混合分類(Common Hybrid Classification)計畫。
5.充分利用彼此的審案結果,以加惠各專利局、申請人及專利制度。
6.及時簽發首次通知(first office action)將有助於各局進行工作分享。
Smart的看法
IP5包括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及大陸等5個國家地區的專利局,其中亞洲就有3個,這些專利局間的專利資訊分享,有助於專利保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亞洲的這些國家都是跟我們的產業有競爭關係,在專利戰日趨頻繁的今日,我國未能在聯盟中取得一席之地,對我國未來在全球的技術與專利的發展,恐將處於不利地位。
1.消除各局之間不必要的重複性工作、提高專利審查效率與品質及確保專利權的穩定性。
2..重申實質專利法(substantive patent law)調和的重要性,讓使用者得以便利且可預期的方式取得專利權,進一步釐清不會限制各國核准專利的權利。
3.為建立調和化作業的基礎,將進行調查,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成果,避免各局間不必要的重複工作。
4.比較研究現有的區域性計畫結果,以便確認較容易調和的範圍,之後,即加速進行共同混合分類(Common Hybrid Classification)計畫。
5.充分利用彼此的審案結果,以加惠各專利局、申請人及專利制度。
6.及時簽發首次通知(first office action)將有助於各局進行工作分享。
Smart的看法
IP5包括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及大陸等5個國家地區的專利局,其中亞洲就有3個,這些專利局間的專利資訊分享,有助於專利保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亞洲的這些國家都是跟我們的產業有競爭關係,在專利戰日趨頻繁的今日,我國未能在聯盟中取得一席之地,對我國未來在全球的技術與專利的發展,恐將處於不利地位。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國際專利品質調查
Thomson Reuters與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雜誌(IAM)合作進行的一項專利品質的調查,受訪者是來自訂閱雜誌的650位,特別是擔任重要職務的企業專利律師、個別執業律師及代理人。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74%企業內部的法律顧問認為,歐洲專利局所核准的專利品質為「優(excellent)」或「非常好(very good)」(較去年的71%成長),有62%的個別執業代理人認同此看法(較去年的56%成長)。
日本特許廳則獲得優及非常好的比例分別為57%及43%,位居第2。其次為美國專利商標局(分別為50%及37%)、韓國智慧財產局(分別為34%及24%),及大陸知識產權局(分別為23%及13%)。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74%企業內部的法律顧問認為,歐洲專利局所核准的專利品質為「優(excellent)」或「非常好(very good)」(較去年的71%成長),有62%的個別執業代理人認同此看法(較去年的56%成長)。
日本特許廳則獲得優及非常好的比例分別為57%及43%,位居第2。其次為美國專利商標局(分別為50%及37%)、韓國智慧財產局(分別為34%及24%),及大陸知識產權局(分別為23%及13%)。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Google買IBM的專利
Google在標購Nortel專利失利後,充實自己的專利資產,以防止日益增多的法律興訟,於2011.8.向 IBM 購得 1,030 項專利,以強化其專利方面的實力。
Smart的看法
Google目前面臨的環境只能用險惡來形容,不但自已皂官司不斷,使用Andriod的客戶也是官司緾身,想要標購Nortel的專利,也有程咬金殺出,真可謂諸事不順。
這次大手筆購買IBM的專利,應該也是要做為防禦的目的,至於效果,則有待觀察。
Smart的看法
Google目前面臨的環境只能用險惡來形容,不但自已皂官司不斷,使用Andriod的客戶也是官司緾身,想要標購Nortel的專利,也有程咬金殺出,真可謂諸事不順。
這次大手筆購買IBM的專利,應該也是要做為防禦的目的,至於效果,則有待觀察。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UCC的商標爭議
日商ucc控股公司,認為台灣自行車業者彬富公司的「UCC」商標,與該公司的「ucc」商標相近似。法官認為兩商標雖近似,但產品性質截然不同,判日商ucc敗訴。
ucc的說法
1.該公司於1974年起即在國內商標註冊,登記於茶、咖啡、可可等商品,且在1985年與味全食品公司合作設立「優仕咖啡股份有限公司」,20多年來在台灣每年有2~3億的業績。
2.彬富UCC商標是由英文大寫UCC字母所構成,UCC字母中間貫穿一道極細的反白線條紋;而ucc咖啡商標是由英文小寫ucc構成。雖字母大小寫不同,但外觀、觀念及讀音上極為相似,消費者易混淆,會誤認為是同一家公司商標。
彬富的說法
該公司成立20多年,UCC商標是取英文UNIVERSAL CYCLE(即自行車全球行銷之意)縮寫UCC而設計,自行車和零件銷售全球,媒體也經常報導,產品和ucc咖啡市場區隔明顯,完全不同,消費者不會誤認。
智慧財產法院判決
1.兩商標雖近似,但產品性質、銷售管道完全不同,消費者不易混淆誤認。
2.彬富的UCC商標也是自行車市場中的知名商標,用在自行車商品,不會減弱ucc在咖啡飲料領域內的識別性或信譽。因此,判決彬富UCC商標並未違反商標法。
ucc的說法

2.彬富UCC商標是由英文大寫UCC字母所構成,UCC字母中間貫穿一道極細的反白線條紋;而ucc咖啡商標是由英文小寫ucc構成。雖字母大小寫不同,但外觀、觀念及讀音上極為相似,消費者易混淆,會誤認為是同一家公司商標。
彬富的說法

智慧財產法院判決
1.兩商標雖近似,但產品性質、銷售管道完全不同,消費者不易混淆誤認。
2.彬富的UCC商標也是自行車市場中的知名商標,用在自行車商品,不會減弱ucc在咖啡飲料領域內的識別性或信譽。因此,判決彬富UCC商標並未違反商標法。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S3 vs. Apple案初判
S3 vs. Apple案,ITC於2011.7.27.公布初判內容,搭載 Nvidia繪圖處理器的 Mac 電腦,所採用的技術侵害 S3 專利權。但另 2 項 S3 專利權及遭侵犯的專利權中的部分項目,則遭判無效。而 iPhone、 iPad 及 iPod Touch,則不在侵權產品名單之列。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華映與IV簽署智財協議
華映與Intellectual Ventures(IV)於2011.7.25.簽署多元面向的智慧財產協議,華映成為IV「專利權做為抗辯」(IP for Defense)專案的客戶之一。
華映此舉除可取得IV旗下超過35,000筆專利的使用權外,也可與IV共同合作開發取得專利,除了可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外,在面對專利權抗告時,也可運用IV的各項專利作為抗辯時的佐證,有助於日後的談判。
Intellectual Ventures
Intellectual Ventures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美景市,全球團隊超過760人,並與全球近400家機構及4,000位發明者合作,擁有3.5000筆以上的專利。旗下管理的投資資金超過US$50億元,授權業務營收超過US$20億元,大股東有Microsoft、Apple、Google...等。
它的business model是以主動方式取得專利,再進行授權,取得專利的對象除個別發明人外,也包括大學機構、握有專利競爭對手等,並創造自己專利組合,且本身擁有專業鑑價能力,也做專利鑑價諮詢。
近年來積極佈局亞洲市場,目前已與Samsung、HTC、RIM、SAP、BlueCat等企業合作,2011.6.甫與美光簽約。
未來將會持續推動全球發明型經濟,除繼續創造及維護智慧財產市場,並與世上最具創新能力公司及發明者培養合作關係。
Smart的看法
高科技產業的專利訴訟案愈來愈多,除了自己的研發外,策略聯盟也是很重要的,華映之所以會跟IV合作,主要也是在於IV有廣大的研發群及專利池。而IV的經營模式,未來會有愈來愈的公司採用,即是所謂的NPE,這也可能會發展出IP新的營運模式。
華映此舉除可取得IV旗下超過35,000筆專利的使用權外,也可與IV共同合作開發取得專利,除了可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外,在面對專利權抗告時,也可運用IV的各項專利作為抗辯時的佐證,有助於日後的談判。
Intellectual Ventures
Intellectual Ventures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美景市,全球團隊超過760人,並與全球近400家機構及4,000位發明者合作,擁有3.5000筆以上的專利。旗下管理的投資資金超過US$50億元,授權業務營收超過US$20億元,大股東有Microsoft、Apple、Google...等。
它的business model是以主動方式取得專利,再進行授權,取得專利的對象除個別發明人外,也包括大學機構、握有專利競爭對手等,並創造自己專利組合,且本身擁有專業鑑價能力,也做專利鑑價諮詢。
近年來積極佈局亞洲市場,目前已與Samsung、HTC、RIM、SAP、BlueCat等企業合作,2011.6.甫與美光簽約。
未來將會持續推動全球發明型經濟,除繼續創造及維護智慧財產市場,並與世上最具創新能力公司及發明者培養合作關係。
Smart的看法
高科技產業的專利訴訟案愈來愈多,除了自己的研發外,策略聯盟也是很重要的,華映之所以會跟IV合作,主要也是在於IV有廣大的研發群及專利池。而IV的經營模式,未來會有愈來愈的公司採用,即是所謂的NPE,這也可能會發展出IP新的營運模式。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M2R商標爭議
黃○○於2004年用「M2R HELMENTS」向智慧局申請服裝類商標獲准後,隨即被生產「M2R」安全帽的得安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異議,智慧局撤銷其商標後,提起行政訴訟,智慧財產法院日前判決敗訴。
得安的說法
1.「M2R」是得安公司在1997年向澳洲總公司取得授權,商標用在「安全帽、機車手套」等商品,行銷世界50餘國。
2.「M2R」商標圖案有獨創性,而且在黃○○註冊前,安全帽等產品就已經流通於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3.得安曾推出防摔衣商品,和黃○○申請的服裝商品雷同,因此認為黃註冊商標是不當競爭。
被告的說法
1.商標中的「MR」代表主要對象為男性,數字「2」表示衣料品質有雙重保障,「HELEMTS」則有「如鋼盔般之堅固」的加分效果。
2.「五月花」衛生紙和「五月花」沐浴乳是不同類商品,但消費者不會因為名稱相同而混淆。本案衣服和安全帽的性質不同,因此消費者也不會混洧。
智慧財產法院判決
雙方商標的外觀和讀音如出一轍」,消費者容易誤會,而且被告所賣的雨衣、夾克等物品和得安公司的商品同時都在機車行販售,易混淆消費者。
2.被告知道M2R有相當識別度,還用雷同的商標申請,是不當競爭行為,因此,判決被告敗訴。
得安的說法
1.「M2R」是得安公司在1997年向澳洲總公司取得授權,商標用在「安全帽、機車手套」等商品,行銷世界50餘國。
2.「M2R」商標圖案有獨創性,而且在黃○○註冊前,安全帽等產品就已經流通於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3.得安曾推出防摔衣商品,和黃○○申請的服裝商品雷同,因此認為黃註冊商標是不當競爭。
被告的說法
1.商標中的「MR」代表主要對象為男性,數字「2」表示衣料品質有雙重保障,「HELEMTS」則有「如鋼盔般之堅固」的加分效果。
2.「五月花」衛生紙和「五月花」沐浴乳是不同類商品,但消費者不會因為名稱相同而混淆。本案衣服和安全帽的性質不同,因此消費者也不會混洧。
智慧財產法院判決
雙方商標的外觀和讀音如出一轍」,消費者容易誤會,而且被告所賣的雨衣、夾克等物品和得安公司的商品同時都在機車行販售,易混淆消費者。
2.被告知道M2R有相當識別度,還用雷同的商標申請,是不當競爭行為,因此,判決被告敗訴。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AUO vs. Samsung案,ITC開始調查
AUO於2011.6.27.向ITC控告Samsung侵害其專利權,請求ITC下令禁止Samsung的46吋液晶電視、Captivate 智慧手機和10.1吋筆記型電腦螢幕輸入美國。
ITC於2011.7.22.表示,將把本案指派給5位行政法法官中的其中1位負責,屆時那位法官將安排時間並舉行聽證會,作出初步決定,調查期間約15到18個月。
ITC於2011.7.22.表示,將把本案指派給5位行政法法官中的其中1位負責,屆時那位法官將安排時間並舉行聽證會,作出初步決定,調查期間約15到18個月。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L'Oreal vs. eBay判決
2009年法國化妝品公司L'Oreal分別在在比利時、法國、西班牙和英國倫敦高等法院狀告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eBay侵權。倫敦高等法院隨後請求歐洲法院解釋相關法律。
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於2011.7.12.作出裁決,認為eBay應當為通過該網站出售的商品承擔更多的責任,否則有可能因商標侵權而遭到起訴。
歐洲法院的見解
1.如果網上市場的運營商知曉或掌握了其網站上所售物品的資訊﹐則該運營商不能享有歐盟(European Union)法律賦予部分網上服務運營商的責任豁免權。
2.如果運營商擁有表明某項網上銷售活動不合法的資訊﹐但沒有立即從其網站上刪除相關資料﹐則該運營商也不能享有責任豁免權。
3.如果銷售活動所銷售和宣傳的有註冊商標的商品位於歐盟以外地區﹐但銷售對象明顯是歐盟消費者﹐則歐盟商標規定也適用此類銷售活動。
4.如果網際網路市場運營商僅是讓客戶在其網站上展示與商標相對應的標誌﹐運營商將不對商標侵權擔負責任。
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於2011.7.12.作出裁決,認為eBay應當為通過該網站出售的商品承擔更多的責任,否則有可能因商標侵權而遭到起訴。
歐洲法院的見解
1.如果網上市場的運營商知曉或掌握了其網站上所售物品的資訊﹐則該運營商不能享有歐盟(European Union)法律賦予部分網上服務運營商的責任豁免權。
2.如果運營商擁有表明某項網上銷售活動不合法的資訊﹐但沒有立即從其網站上刪除相關資料﹐則該運營商也不能享有責任豁免權。
3.如果銷售活動所銷售和宣傳的有註冊商標的商品位於歐盟以外地區﹐但銷售對象明顯是歐盟消費者﹐則歐盟商標規定也適用此類銷售活動。
4.如果網際網路市場運營商僅是讓客戶在其網站上展示與商標相對應的標誌﹐運營商將不對商標侵權擔負責任。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智慧局試辦延長電子收件時間
智慧局自2011.8.1.起至2011.11.30.止,試辦延長電子收件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晚上9時,其中非上班時間(下午5時至晚上9時),不提供電話服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聯發科取得無線充電技術授權
聯發科於2011.7.12.與美國無線充電技術公司Witricity共同宣布簽訂技術授權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與行銷搭配Witricity的無線充電技術產品,可以預見的,未來搭載聯發科晶片的產品,包含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控制器、GPS導航機與數位相機等,都可能利用無線傳輸的方式進行充電。
WiTricit
WiTricity公司為2007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創立,主要技術為利用磁場共振方式實現非接觸充電技術,使用者只要在具無線充電功\能的行動裝置附近放上一個小的Witricity充電源,該行動裝置在不需要電線的情況下,就可開始自動進行無線充電。
WiTricit
WiTricity公司為2007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創立,主要技術為利用磁場共振方式實現非接觸充電技術,使用者只要在具無線充電功\能的行動裝置附近放上一個小的Witricity充電源,該行動裝置在不需要電線的情況下,就可開始自動進行無線充電。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iPod播放列表侵權,判賠US$800萬元
專利授權公司Personal Audio公司在2009年向美國東德州聯邦法院指控Apple侵害其US6199076及US7509178等2件專利,並要求損害賠償US$8,400萬元。
Apple也在2009年年底對此案提出反訴,但並未獲得陪審團與法官認可。本案陪審團發現,Apple的確侵犯了Personal Audio兩項專利權,並認定了這兩項專利有效,2011.7.9.美國東德州聯邦法院判決Apple侵犯了Personal Audio公司播放列表專利,mbmbl 賠償Personal Audio US$800萬元經濟損失。
US6199076
Title : Audio program player including a dynamic program selection controller
Filing Date : 1996.10.2.
Issue Date : 2001.3.6.
Abstract :
An audio program and messag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which a host system organizes and transmits program segments to client subscriber locations. The host organizes the program segments by subject matter and creates scheduled programming in accordance with preferences associated with each subscriber. Program seg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descriptive subject matter segments, and the subject matter segments may be used to generate both text and audio cataloging presentations to enable the user to more easily identify and select desirable programming. A playback unit at the subscriber location reproduces the program segments received from the host and includes mechanisms for interactively navigating among the program segments. A usage log is compiled to record the subscriber\'s use of the provided program materials, to return data to the host for billing, to adaptively modify the subscriber\'s preferences based on actual usage, and to send subscriber-generated comments and requests to the host for processing. Voice input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ncluded in the player allow the user to perform hands-free navigation of the program materials and to dictate comments and messages which are returned to the host for retransmission to other subscribers. The program segments sent to each subscriber may include advertising materials which the user can selectively play to obtain credits against the subscriber fee. Parallel audio and text transcript files for at least selected programming enable subject matter searching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audio and text files. Speech synthesis may be used to convert transcript files into audio format. Image files may also be transmitted from the server for synchronized playback with the audio programming.
US7509178
Title : Audio program distribution and playback system
Filing Date : 2001.2.13.
Issue Date : 2009.3.24.
Abstract :
An audio program and messag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which a host system organizes and transmits program segments to client subscriber locations. A playback unit at the subscriber location reproduces the program segments received from the host and includes mechanisms for interactively navigating among the program segments. Voice input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ncluded in the player allow the user to perform hands-free navigation of the program materials.
Apple也在2009年年底對此案提出反訴,但並未獲得陪審團與法官認可。本案陪審團發現,Apple的確侵犯了Personal Audio兩項專利權,並認定了這兩項專利有效,2011.7.9.美國東德州聯邦法院判決Apple侵犯了Personal Audio公司播放列表專利,mbmbl 賠償Personal Audio US$800萬元經濟損失。
US6199076
Title : Audio program player including a dynamic program selection controller
Filing Date : 1996.10.2.
Issue Date : 2001.3.6.
Abstract :
An audio program and messag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which a host system organizes and transmits program segments to client subscriber locations. The host organizes the program segments by subject matter and creates scheduled programming in accordance with preferences associated with each subscriber. Program seg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descriptive subject matter segments, and the subject matter segments may be used to generate both text and audio cataloging presentations to enable the user to more easily identify and select desirable programming. A playback unit at the subscriber location reproduces the program segments received from the host and includes mechanisms for interactively navigating among the program segments. A usage log is compiled to record the subscriber\'s use of the provided program materials, to return data to the host for billing, to adaptively modify the subscriber\'s preferences based on actual usage, and to send subscriber-generated comments and requests to the host for processing. Voice input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ncluded in the player allow the user to perform hands-free navigation of the program materials and to dictate comments and messages which are returned to the host for retransmission to other subscribers. The program segments sent to each subscriber may include advertising materials which the user can selectively play to obtain credits against the subscriber fee. Parallel audio and text transcript files for at least selected programming enable subject matter searching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audio and text files. Speech synthesis may be used to convert transcript files into audio format. Image files may also be transmitted from the server for synchronized playback with the audio programming.
US7509178
Title : Audio program distribution and playback system
Filing Date : 2001.2.13.
Issue Date : 2009.3.24.
Abstract :
An audio program and messag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which a host system organizes and transmits program segments to client subscriber locations. A playback unit at the subscriber location reproduces the program segments received from the host and includes mechanisms for interactively navigating among the program segments. Voice input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ncluded in the player allow the user to perform hands-free navigation of the program materials.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美國推出著作權警報系統
美國的網路服務供應商和音樂、電影、電視產業協會於2011.7.7.宣布建立著作權警報系統(Copyright Alert System),並共組版權資訊中心(Center for Copyright Information),一旦發現網路服務帳號可能被用來竊取數位內容,使用者就會收到警告信函,累計五次通知後,服務供應商可以對該用戶採取緩和措施(mitigation measures),包括暫時減慢網路速度,或把用戶導向告知侵害版權資訊的頁面。
即將導入的ISP業者包括AT&T、Verizon、Comcast、Time Warner Cable及Cablevision Systems等。參與該計畫的內容組織則有美國電影協會(MPAA)、美國唱片協會(RIAA)、美國獨立製作電影及電視聯盟(IFTA)及美國獨立音樂組織(A2IM)等。
即將導入的ISP業者包括AT&T、Verizon、Comcast、Time Warner Cable及Cablevision Systems等。參與該計畫的內容組織則有美國電影協會(MPAA)、美國唱片協會(RIAA)、美國獨立製作電影及電視聯盟(IFTA)及美國獨立音樂組織(A2IM)等。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Nortel的專利Google搶輸了
Networks於2009.1.申請破產,並通過出賣專利、技術和業務為其債權人籌集資金,Google於2011.4.4.發布訊息指出將採以US$9億元購買這些專利。詳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4/googlenortel.html。
Google當初信心滿滿地開出US$9億元的天價,要競標購買Nortel的專利,未料人算不如天算,由於標售的專利涵蓋無線通訊及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4G)、光纖與數據網絡、語音、網際網路、半導體等領域的技術,Google此舉反而讓它的競爭對手團結起來,聯手將價碼抬高到Google也難以超越的地步,最後由由Apple、EMC、Ericsson、Microsoft、RIM及Sony等6家公司組成的企業財團,以US$45億元現金的價格贏得競標,
其中RIM和Ericsson將分別出資US$7.7億元及US$3.4億元,取得部分專利。
本次標售結果還有待加拿大和美國的破產法院核准通過,聯合聽證會將於2011.7.11.舉行,若獲法院核可,這項交易可望在2011年Q3完成。
Smart的看法
當初Google出天價要競標這些專利,目的就是想藉這些專利,來對抗目前的官司,並打入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市場,一旦沒有得檟,未來的專利侵權案可能會讓它傷透腦筋了。
Google當初信心滿滿地開出US$9億元的天價,要競標購買Nortel的專利,未料人算不如天算,由於標售的專利涵蓋無線通訊及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4G)、光纖與數據網絡、語音、網際網路、半導體等領域的技術,Google此舉反而讓它的競爭對手團結起來,聯手將價碼抬高到Google也難以超越的地步,最後由由Apple、EMC、Ericsson、Microsoft、RIM及Sony等6家公司組成的企業財團,以US$45億元現金的價格贏得競標,
其中RIM和Ericsson將分別出資US$7.7億元及US$3.4億元,取得部分專利。
本次標售結果還有待加拿大和美國的破產法院核准通過,聯合聽證會將於2011.7.11.舉行,若獲法院核可,這項交易可望在2011年Q3完成。
Smart的看法
當初Google出天價要競標這些專利,目的就是想藉這些專利,來對抗目前的官司,並打入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市場,一旦沒有得檟,未來的專利侵權案可能會讓它傷透腦筋了。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ITC
Apple vs. HTC的案子在ITC初判結果出爐後,很多人在問ITC是什麼機構?它的判決有何效益?為何Apple要選擇到ITC去提告?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ITC吧!
19 U.S.C §1337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是一個獨立且具司法功\能的行政機關,其最主要任務為保護美國國內工業,防止對美國企業具損傷力之外國產品輸入、銷售,以及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侵害。
其法源,為美國關稅法第337 條款,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專利權人不受到來自進口貿易活動的不公平競爭,337 條款程序依原告起訴狀而啟動。
根據目前ITC 運作之現況,由於只要專利權所有人提出申請,獲准展開調查程序的機會非常高,因此更提高了美國企業將ITC 視為排除他人競爭的有力工具。
ITC337 調查程序發起要件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力為對人管轄,ITC則是對於物之管轄權,且其管轄範圍乃全國性,ITC發起調查程序,必須符合三項要件:
1.原告必須證明確實具有侵害行為之存在
2.侵權之貨物有進口美國之行為
3.確實有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美國本土產業存在
ITC337 訴訟與審查程序
原告必須提出具有陳述詳細事實的起訴狀,明確且詳細地記載原告指出遭侵害之專利侵權分析報告,並將起訴狀呈交予ITC 書記官 (secretary of ITC),由ITC 書記官轉呈予ITC的不公平進口調查室(Office of Unfair Import Investigation,OUII)進行審查。
OUII 收到來自原告的起訴書後,隨即開始調查是否具有侵權行為的存在,並且需在收到起訴書的30 日之內決定是否展開調查程序。
調查程序由ITC 中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在美國聯邦公報 (Federal Register) 公開調查程序後啟動。
行政法官應在公告調查開始日後45 日之內訂定調查預定完成日,並在5~6個月後舉行聽證會 (evidentiary hearing) ,聽證會採取公開之法庭形式,雙方當事人需提出人證與書證,並對於對方證人進行交查詢問 (cross-examine) 。聽證會結束後,行政法官將做出初步裁定(initialdetermination) ,若其後發現爭議處,ITC 決定進行複審,否則初步裁定即為之最後裁定。
,ITC 之訴訟與審查程序,其階層等同於美國聯邦地方法院之訴訟,若任一方當事人不服從判決,仍可藉由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進行上訴。
救濟方式
若經判定具侵權之事實,ITC 能對具侵權事實之進口貨品下達三種行政命令:
1.永久排除命令
2.暫時排除命令
3.暫停及禁止銷售命令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ITC吧!
19 U.S.C §1337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是一個獨立且具司法功\能的行政機關,其最主要任務為保護美國國內工業,防止對美國企業具損傷力之外國產品輸入、銷售,以及對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侵害。
其法源,為美國關稅法第337 條款,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專利權人不受到來自進口貿易活動的不公平競爭,337 條款程序依原告起訴狀而啟動。
根據目前ITC 運作之現況,由於只要專利權所有人提出申請,獲准展開調查程序的機會非常高,因此更提高了美國企業將ITC 視為排除他人競爭的有力工具。
ITC337 調查程序發起要件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力為對人管轄,ITC則是對於物之管轄權,且其管轄範圍乃全國性,ITC發起調查程序,必須符合三項要件:
1.原告必須證明確實具有侵害行為之存在
2.侵權之貨物有進口美國之行為
3.確實有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美國本土產業存在
ITC337 訴訟與審查程序
原告必須提出具有陳述詳細事實的起訴狀,明確且詳細地記載原告指出遭侵害之專利侵權分析報告,並將起訴狀呈交予ITC 書記官 (secretary of ITC),由ITC 書記官轉呈予ITC的不公平進口調查室(Office of Unfair Import Investigation,OUII)進行審查。
OUII 收到來自原告的起訴書後,隨即開始調查是否具有侵權行為的存在,並且需在收到起訴書的30 日之內決定是否展開調查程序。
調查程序由ITC 中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在美國聯邦公報 (Federal Register) 公開調查程序後啟動。
行政法官應在公告調查開始日後45 日之內訂定調查預定完成日,並在5~6個月後舉行聽證會 (evidentiary hearing) ,聽證會採取公開之法庭形式,雙方當事人需提出人證與書證,並對於對方證人進行交查詢問 (cross-examine) 。聽證會結束後,行政法官將做出初步裁定(initialdetermination) ,若其後發現爭議處,ITC 決定進行複審,否則初步裁定即為之最後裁定。
,ITC 之訴訟與審查程序,其階層等同於美國聯邦地方法院之訴訟,若任一方當事人不服從判決,仍可藉由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進行上訴。
救濟方式
若經判定具侵權之事實,ITC 能對具侵權事實之進口貨品下達三種行政命令:
1.永久排除命令
2.暫時排除命令
3.暫停及禁止銷售命令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ELAN vs. Apple案ITC結束調查
ELAN在2010年3月向ITC控告Apple所銷售具有多點觸控偵測的觸控板或觸控面板產品,包括iPhone、iPod Touch及MacBook筆電等產品,侵害其US5,825,352號專利,要求ITC依據1930年頒布的關稅法第337條款,簽發排除命令禁止被控的蘋果產品進口至美國。
前案請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5/elan-vs-appleitc.html
ITC於2011.7.1.公布複審結果,維持初審結果,認定Apple並未侵犯ELAN的專利。
前案請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5/elan-vs-appleitc.html
ITC於2011.7.1.公布複審結果,維持初審結果,認定Apple並未侵犯ELAN的專利。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大陸頒布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中國大陸為規範註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著作權資產評估業務行為,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資產評估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由大陸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制定「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並自2011年7月1日起實施。
指導意見內容有興趣的網友可至智慧局網站下載:http://www.tipo.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5343
指導意見內容有興趣的網友可至智慧局網站下載:http://www.tipo.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5343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EPO的2010年專利統計資料
根據EPO所發布的新聞指出,2010年EPO收到235,000件的歐洲專利申請案,比前一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增加了11%,是該局34年來最高的申請案件量。
2010年EPO共審結(final decision)136,000件(不包括異議和訴願),其中,約58,000件被核准(佔43%)。
經過兩年的低迷,2010年,世界各地保護專利的需求增加,歐盟和美國幾乎是回復到經濟危機前本身的申請專利量。
資料請見:http://www.epo.org/news-issues/news/2011/20110531.html
2010年EPO共審結(final decision)136,000件(不包括異議和訴願),其中,約58,000件被核准(佔43%)。
經過兩年的低迷,2010年,世界各地保護專利的需求增加,歐盟和美國幾乎是回復到經濟危機前本身的申請專利量。
資料請見:http://www.epo.org/news-issues/news/2011/20110531.html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Oracle vs. Google
Oracle在買下Sun Microsystems後,取得若干Java專利,於2010年時,隨即指控Google之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侵害其在Java方面的專利。
2011.6.28.正式向美國北加州地方法院提告,指控Google侵害其Java專利,估計Google應賠償US$26億元。
Smart的看法
在以往的訴訟案中,很少會公在賠償金的計算基礎,以致通常我們都是在霧裏看花,而這次從媒體報導中我們看到了一些端倪。
Oracle依據所牽涉到的各項商業合作關係與利潤規模,並包含Android手機廣告的收入,估算出賠償金約US$14~64億元。
Google則認為US$14億元的賠償金,超過SUN每年的Java專利授權費用至少10倍,更是行動Java授權費用的20倍以上,這是引用了錯誤的法理基礎,不當誇大了所應求償之金額。
Google同時也聲明:Android軟體與Google廣告的價值,兩者截然不同,手機用戶採用Android平台,但不一定會看到廣告;而Google的廣告則是會出現在各種平台上,不僅只限於搭載Android系統之裝置。
藉由本案二造的說法,我們可以對賠償金的計算方式,有個初步的輪廓,雖然各家不同,且爭議不斷,但是,總是一個有邏輯的推算過程可供參考。
2011.6.28.正式向美國北加州地方法院提告,指控Google侵害其Java專利,估計Google應賠償US$26億元。
Smart的看法
在以往的訴訟案中,很少會公在賠償金的計算基礎,以致通常我們都是在霧裏看花,而這次從媒體報導中我們看到了一些端倪。
Oracle依據所牽涉到的各項商業合作關係與利潤規模,並包含Android手機廣告的收入,估算出賠償金約US$14~64億元。
Google則認為US$14億元的賠償金,超過SUN每年的Java專利授權費用至少10倍,更是行動Java授權費用的20倍以上,這是引用了錯誤的法理基礎,不當誇大了所應求償之金額。
Google同時也聲明:Android軟體與Google廣告的價值,兩者截然不同,手機用戶採用Android平台,但不一定會看到廣告;而Google的廣告則是會出現在各種平台上,不僅只限於搭載Android系統之裝置。
藉由本案二造的說法,我們可以對賠償金的計算方式,有個初步的輪廓,雖然各家不同,且爭議不斷,但是,總是一個有邏輯的推算過程可供參考。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Apple vs. HTC案ITC初判HTC侵害專利
Apple於2010.3.在ITC指控HTC侵害其10項專利案,ITC於2011.7.15.初判HTC侵害其中2項專利─US5946647、US6343263。
Smart的看法
眾所矚目的Apple vs. HTC初判結果終於揭曉了,在此不預測二造是否會和解收場(雖然可能性不小),先試著從市場面、技術面及策略面來看二造的策略。
市場面:
專利戰在市場上就是一種遲滯作戰,運用各種訴訟及行政手段,讓競爭對手在市場中的進入障礙提高,根據市調機構的統計,HTC的智慧型手機,2011年Q1在北美地區的市占率約23%,已超過Apple及RIM,當然是Apple的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
技術面:
Android陣營在各公司的發展之下,功\能早就媲美、甚至超過Apple,HTC、Samsung推出越來越多吸引人的Android產品之後,Apple當然開始緊張,只好用專利做為干擾的工具。
策略面:
HTC購買S3的主要目的,應是看重他的數百個影像處理的專利,且已有二個專利在與Apple的訴訟中勝訴,專利訴訟的最高指導原則不是要把對方打倒,而是能拿到授權金,所以,大多數的專利訴訟最後都是以和解收場,當然,古有明訓:弱國無外交,要和解如果自己拿不出一些武器的話,是無法止戰的,因此,以戰逼和就是最好的策略,自己如果沒有足夠的自製武器, 最快的方式就是外購,HTC此時購買S3就是在這種思維下的產物,既然S3有那麼多專利,而且還打過勝仗,顯然就是個即戰力,立刻可上場作戰,這應該是HTC在這個時候要買下S3的原因了。
US5946647
Titl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action on a structure in computer-generated data
Filing Date : 1996.2.1.
Issue Date : 1999.8.31.
Abstract :
A system and method causes a computer to detect and perform actions on structures identified in computer data. The system provides an analyzer server, an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 user interface and an action processor. The analyzer server receives from an application running concurrently data having recognizable structures, uses a pattern analysis unit, such as a parser or fast string search function, to detect structures in the data, and links relevant actions to the detected structures.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communicates with the application running concurrently, and transmits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interface. Thus, the user interface can present and enable selection of the detected structures, and upon selection of a detected structure, present the linked candidate actions. Upon selection of an action, the action processor performs the action on the detected structure.
US6343263
Title : Real-time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for serially transmitted data
Filing Date : 1994.8.2.
Issue Date : 2002.1.29.
Abstract :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a real-time data engine for processing isochronous streams of data includes an interface device that provides a physical and logical connection of a computer to any one or more of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networks. Data received at this device is presented to a serial driver, which disassembles different streams of data for presentation to appropriate data managers. A device handler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face device sets up data flow paths, and also presents data and commands from the data managers to a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engine. Flexibility to handle any type of data, such as voice, facsimile, video and the like, that is transmitted over any typ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any type of real-time engine is made possible by abstracting the functions of each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from one another. This abstraction is provided through suitable interfaces that isolate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the data manager and the real-time engine from one another.
Smart的看法
眾所矚目的Apple vs. HTC初判結果終於揭曉了,在此不預測二造是否會和解收場(雖然可能性不小),先試著從市場面、技術面及策略面來看二造的策略。
市場面:
專利戰在市場上就是一種遲滯作戰,運用各種訴訟及行政手段,讓競爭對手在市場中的進入障礙提高,根據市調機構的統計,HTC的智慧型手機,2011年Q1在北美地區的市占率約23%,已超過Apple及RIM,當然是Apple的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
技術面:
Android陣營在各公司的發展之下,功\能早就媲美、甚至超過Apple,HTC、Samsung推出越來越多吸引人的Android產品之後,Apple當然開始緊張,只好用專利做為干擾的工具。
策略面:
HTC購買S3的主要目的,應是看重他的數百個影像處理的專利,且已有二個專利在與Apple的訴訟中勝訴,專利訴訟的最高指導原則不是要把對方打倒,而是能拿到授權金,所以,大多數的專利訴訟最後都是以和解收場,當然,古有明訓:弱國無外交,要和解如果自己拿不出一些武器的話,是無法止戰的,因此,以戰逼和就是最好的策略,自己如果沒有足夠的自製武器, 最快的方式就是外購,HTC此時購買S3就是在這種思維下的產物,既然S3有那麼多專利,而且還打過勝仗,顯然就是個即戰力,立刻可上場作戰,這應該是HTC在這個時候要買下S3的原因了。
US5946647
Titl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action on a structure in computer-generated data
Filing Date : 1996.2.1.
Issue Date : 1999.8.31.
Abstract :
A system and method causes a computer to detect and perform actions on structures identified in computer data. The system provides an analyzer server, an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 user interface and an action processor. The analyzer server receives from an application running concurrently data having recognizable structures, uses a pattern analysis unit, such as a parser or fast string search function, to detect structures in the data, and links relevant actions to the detected structures.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communicates with the application running concurrently, and transmits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interface. Thus, the user interface can present and enable selection of the detected structures, and upon selection of a detected structure, present the linked candidate actions. Upon selection of an action, the action processor performs the action on the detected structure.
US6343263
Title : Real-time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for serially transmitted data
Filing Date : 1994.8.2.
Issue Date : 2002.1.29.
Abstract :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a real-time data engine for processing isochronous streams of data includes an interface device that provides a physical and logical connection of a computer to any one or more of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networks. Data received at this device is presented to a serial driver, which disassembles different streams of data for presentation to appropriate data managers. A device handler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face device sets up data flow paths, and also presents data and commands from the data managers to a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engine. Flexibility to handle any type of data, such as voice, facsimile, video and the like, that is transmitted over any typ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any type of real-time engine is made possible by abstracting the functions of each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from one another. This abstraction is provided through suitable interfaces that isolate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the data manager and the real-time engine from one another.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AUO vs. Samsung et al
繼Samsung在2011.6.2.在美國德拉威州和加州聯邦法院提出告訴,指控AUO侵犯其部分顯示器專利,並向ITC控訴AUO濫用其技術,要求ITC禁止AUO的電視及電腦液晶面板輸入美國後,AUO也提出反擊。
AUO於2011.6.27.在北加州、德拉威州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三處同步提告,指控Samsung及其客戶AT&T、Bestbuy、BrandsMart侵犯其LCD應用在TV、PC與NB上,以及OLED應用在手機上等共10項專利。
Smart的看法
Samsung最近火紅,到處告人、也到處被告,這是一家傳奇的公司,產品線廣泛,且與我國廠商間的關係微妙、複雜,雙方既是競爭關係、又是供應商關係,每次的訴訟必定會傷及無辜,這次也不例外。
當然,訴訟只是企業經營的一種策略,未來案子會不會走向和解,還是得持續觀察!
AUO於2011.6.27.在北加州、德拉威州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三處同步提告,指控Samsung及其客戶AT&T、Bestbuy、BrandsMart侵犯其LCD應用在TV、PC與NB上,以及OLED應用在手機上等共10項專利。
Smart的看法
Samsung最近火紅,到處告人、也到處被告,這是一家傳奇的公司,產品線廣泛,且與我國廠商間的關係微妙、複雜,雙方既是競爭關係、又是供應商關係,每次的訴訟必定會傷及無辜,這次也不例外。
當然,訴訟只是企業經營的一種策略,未來案子會不會走向和解,還是得持續觀察!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Apple vs. Samsung宛如連續劇
Apple與Samsung之間的專利訴訟儼然像個連續劇般的永無休止,首先是Apple在2011.4.於美國對Samsung提出控告,宣稱Samsung的 Galaxy 產品仿傚Apple的iPad和iPhone設計以及所用科技。
Samsung則不甘示弱,回敬予更多訴訟,陸續在首爾、東京、德國曼海姆和美國等地提告,甚至還以為避免日後侵權為由,要求法院同意讓他研究Apple的iPhone與iPad未來產品設計,這項要求已在2011.6.17.的聽證會當中,被美國北加州San Jose地方法院正式拒絕。
為了報復Samsung的行為,Apple則在2011.6.24.在首爾法院提起訴訟,稱Samsung抄襲其iPhone的外觀和感觀。
Smart的看法
專利訴訟是一個遲滯競爭對手的好方法,但是,先決條件是自己也要有相關專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錢。
以Apple與Samsung的訴訟為例,二造任何一方如果沒有足夠多專利,可以不斷的拿出來,則這場遊戲也就玩不下去了,所以,要玩專利戰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專利的數量要夠多、技術要廣泛,像Apple告Samsnug侵害其iPhone的外觀,Samsung很快的就可以拿出無線通訊的專利來回敬Apple。
再從訴訟成本來看,依美國的統計顯示:訴訟標的超過US$2500萬元的訴訟案,其平均訴訟費用會超過US$500萬元,公司的口袋如果不夠深,那禁得起這樣的訴訟,從這裏也可以了解到為什麼那麼多被告,到最後都會走向和解了!
Samsung則不甘示弱,回敬予更多訴訟,陸續在首爾、東京、德國曼海姆和美國等地提告,甚至還以為避免日後侵權為由,要求法院同意讓他研究Apple的iPhone與iPad未來產品設計,這項要求已在2011.6.17.的聽證會當中,被美國北加州San Jose地方法院正式拒絕。
為了報復Samsung的行為,Apple則在2011.6.24.在首爾法院提起訴訟,稱Samsung抄襲其iPhone的外觀和感觀。
Smart的看法
專利訴訟是一個遲滯競爭對手的好方法,但是,先決條件是自己也要有相關專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錢。
以Apple與Samsung的訴訟為例,二造任何一方如果沒有足夠多專利,可以不斷的拿出來,則這場遊戲也就玩不下去了,所以,要玩專利戰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專利的數量要夠多、技術要廣泛,像Apple告Samsnug侵害其iPhone的外觀,Samsung很快的就可以拿出無線通訊的專利來回敬Apple。
再從訴訟成本來看,依美國的統計顯示:訴訟標的超過US$2500萬元的訴訟案,其平均訴訟費用會超過US$500萬元,公司的口袋如果不夠深,那禁得起這樣的訴訟,從這裏也可以了解到為什麼那麼多被告,到最後都會走向和解了!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我國在大陸的馳名商標清單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你幸福嗎? 85℃ vs. 65℃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four-part test
美國法院對於是否准給予永久禁制令,一般會採用傳統的四要件檢驗:
1.原告遭受無法彌補之損害(Irreparable Injury)
2.法律上提供的賠償金無法彌補其損害(the remedies available at law are inadequate to compensate for that injury)
3.衡量兩造困境(Balance of Hardships)
4.考量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
1.原告遭受無法彌補之損害(Irreparable Injury)
2.法律上提供的賠償金無法彌補其損害(the remedies available at law are inadequate to compensate for that injury)
3.衡量兩造困境(Balance of Hardships)
4.考量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Festo 案
Festo 案是近年來對於禁反言發展最重要的案例,對禁反言的適用有重大影響。本案的原告Festo,擁有US4,354,125與US3,779,401號專利。
此二專利主要之發明為「磁性無桿式汽缸」,包含有一活塞、一汽缸以及一套筒。該活塞含有磁鐵位於套筒內部,而套筒為可被磁鐵吸附之材料,當活塞因液壓而移動時,外部的套筒就會因磁力而隨之移動。
許多傳送系統皆利用此技術來移動物體,實際的商業運用相當廣泛,例如:自動門、縫紉設備、雲霄飛車等等。
而本案的問題就出在專利申請過程中,US3,779,401號專利,在專利申請過程中,因審查官核駁,而將外部套筒為磁性材質之要件中的「密封裝置」修正為「第一密封裝置」和「第二密封裝置」。
US3,779,401號專利,則是在再審查程序時再加了兩個單向密封環之要件。
本案的被告是Shoketsu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Co. & SMC Peumatics,Inc.(SMC),其所製造之系爭侵害物僅有單一雙向密封環,且其套筒是由非磁性材質之鋁合金所構成,因此,本案並無文義侵害問題。
問題就出在這個不同的地方,是否以實質相同的方式,產生實質相同的功能,而達成實質相同的結果,如果是的話,就會構成均等侵害。其次是原告均等之主張是否適用禁反言。
高潮迭起的判決過程
本案的判決過程可謂峰迴路轉、高潮迭起,猶如八點檔的連續劇一樣,撲朔迷離、令人捉摸不定。
Part 1
1988年麻州聯邦地方法院判決SMC侵害Festo 的專利權成立。SMC不服地院判決,上訴至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原判決。
SMC不服,繼續再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1997年最高法院因此將本案發回下級法院,並聲明依照Warner-Jenkinson 案之判決意旨重審。
Part 2
2000年美國聯邦上訴法院針對本案聯席審判(en banc),認為在申請專利過程中,涉及專利要件所為之修正,應受禁反言「全面阻卻」(complete bar)而不得為均等之主張。此判決的概念與以往完全不同,Festo繼續提起上訴,請求最高法院釐清均等論與禁反言之間的關係。
最高法院於2002.5.做出判決,認為禁反言雖可能適用於為滿足專利法定要件而為之任何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而不僅適用於為閃避先前技藝所為之修正,但是否有禁反言之適
用仍須就個案認定,並非謂凡有對於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皆必然有禁反言之適用。
Part 3
聯邦上訴法院於2003.2.6.召開超過2小時之聽證會,於2003.9.26.做出判決,認為Festo 無法證明對於「磁性」和「密封環」所做限縮修正與被控侵權之均等物「關連微弱」,也無法證明有「其他理由」專利權人無法被合理期待描述均等物;至於專利修正時,系爭均等物是否非習知技藝人士所能預見則為事實問題,需發回地院重審。
本案的貢獻
1.確認禁反言之適用範圍
禁反言的目的在維護申請專利範圍的穩定性,以排除專利權人重新取回其已放棄之部分。故任何符合專利法所規定之要件做的限縮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均應適用於禁反言原則,不應只限於克服先前技術之修正。但若未限縮申請專利範圍,即使是對可專利性之修正,亦無禁反言原則之適用問題。
2.確認禁反言之阻卻範圍
禁反言係對於專利權人在申請、維護專利之程序中就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主張,包括修正而限縮申請專利範圍,嗣後不得於專利侵害訴訟中為相反之主張。
禁反言原則並未完全阻卻均等論之適用,阻卻範圍限於專利權人放棄之部分,未放棄之部分不受影響。
此二專利主要之發明為「磁性無桿式汽缸」,包含有一活塞、一汽缸以及一套筒。該活塞含有磁鐵位於套筒內部,而套筒為可被磁鐵吸附之材料,當活塞因液壓而移動時,外部的套筒就會因磁力而隨之移動。
許多傳送系統皆利用此技術來移動物體,實際的商業運用相當廣泛,例如:自動門、縫紉設備、雲霄飛車等等。
而本案的問題就出在專利申請過程中,US3,779,401號專利,在專利申請過程中,因審查官核駁,而將外部套筒為磁性材質之要件中的「密封裝置」修正為「第一密封裝置」和「第二密封裝置」。
US3,779,401號專利,則是在再審查程序時再加了兩個單向密封環之要件。
本案的被告是Shoketsu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Co. & SMC Peumatics,Inc.(SMC),其所製造之系爭侵害物僅有單一雙向密封環,且其套筒是由非磁性材質之鋁合金所構成,因此,本案並無文義侵害問題。
問題就出在這個不同的地方,是否以實質相同的方式,產生實質相同的功能,而達成實質相同的結果,如果是的話,就會構成均等侵害。其次是原告均等之主張是否適用禁反言。
高潮迭起的判決過程
本案的判決過程可謂峰迴路轉、高潮迭起,猶如八點檔的連續劇一樣,撲朔迷離、令人捉摸不定。
Part 1
1988年麻州聯邦地方法院判決SMC侵害Festo 的專利權成立。SMC不服地院判決,上訴至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原判決。
SMC不服,繼續再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1997年最高法院因此將本案發回下級法院,並聲明依照Warner-Jenkinson 案之判決意旨重審。
Part 2
2000年美國聯邦上訴法院針對本案聯席審判(en banc),認為在申請專利過程中,涉及專利要件所為之修正,應受禁反言「全面阻卻」(complete bar)而不得為均等之主張。此判決的概念與以往完全不同,Festo繼續提起上訴,請求最高法院釐清均等論與禁反言之間的關係。
最高法院於2002.5.做出判決,認為禁反言雖可能適用於為滿足專利法定要件而為之任何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而不僅適用於為閃避先前技藝所為之修正,但是否有禁反言之適
用仍須就個案認定,並非謂凡有對於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皆必然有禁反言之適用。
Part 3
聯邦上訴法院於2003.2.6.召開超過2小時之聽證會,於2003.9.26.做出判決,認為Festo 無法證明對於「磁性」和「密封環」所做限縮修正與被控侵權之均等物「關連微弱」,也無法證明有「其他理由」專利權人無法被合理期待描述均等物;至於專利修正時,系爭均等物是否非習知技藝人士所能預見則為事實問題,需發回地院重審。
本案的貢獻
1.確認禁反言之適用範圍
禁反言的目的在維護申請專利範圍的穩定性,以排除專利權人重新取回其已放棄之部分。故任何符合專利法所規定之要件做的限縮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均應適用於禁反言原則,不應只限於克服先前技術之修正。但若未限縮申請專利範圍,即使是對可專利性之修正,亦無禁反言原則之適用問題。
2.確認禁反言之阻卻範圍
禁反言係對於專利權人在申請、維護專利之程序中就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主張,包括修正而限縮申請專利範圍,嗣後不得於專利侵害訴訟中為相反之主張。
禁反言原則並未完全阻卻均等論之適用,阻卻範圍限於專利權人放棄之部分,未放棄之部分不受影響。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Apple的觸控專利
Apple的iPhone上後,手機市場掀起了觸控式手機的風潮,各大廠紛紛推出電容式觸控式螢幕的手機。
USPTO於2011.6.21.公布了Apple的觸控式螢幕專利,包含了多點觸控、螢幕解鎖等。US7,966,578是使用一指或多指與觸控螢幕互動,系統會對該手勢有所回應,且包括使用手指操作瀏覽器時,使用者可以縮小或放大網頁嵌入的程式,如地圖,卻不影響整個網頁頁面比例等。Apple還有一個較早的專利,US7,657,849是手指滑過螢幕解鎖的技術。
US7,966,578
Title :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trans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iling Date : 2007.12.19.
Issue Date : 2011.6.21.
Abstract :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a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a touch screen display, comprises displaying a portion of page content, including a frame displaying a portion of frame content and also including other content of the page, on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An N-finger translation gesture is detected on or near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In response, the page content, including the displayed portion of the frame content and the other content of the page, is translated to display a new portion of page content on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An M-finger translation gesture is detected on or near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where M is a different number than N. In response, the frame content is translated to display a new portion of frame content on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without translating the other content of the page.
US7,657,849
Title : Unlocking a device by performing gestures on an unlock image
Filing Date : 2005.12.23.
Issue Date : 2010.2.2.
Abstract :
A device with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ay be unlocked via gestures performed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The device is unlocked if contact with the display corresponds to a predefined gesture for unlocking the device. The device displays one or more unlock images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predefined gesture is to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defined ges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unlock image may includ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to a predefined location and/or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along a predefined path. The device may also display visual cues of the predefined gesture on the touch screen to remind a user of the gesture.
Smart的看法
智慧型手機已是目前各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訴訟也不斷,這個專利影響到的廠商,除了目前使用電容式的觸控螢幕手機的公司包括:HTC、Samsung、RIM、Nokia...外,生產觸控式螢幕的公司,如辰鴻...等,可能也是另一波的潛在受害者,未來在產業中會不會掀起另一個專利大戰,值得注意。
USPTO於2011.6.21.公布了Apple的觸控式螢幕專利,包含了多點觸控、螢幕解鎖等。US7,966,578是使用一指或多指與觸控螢幕互動,系統會對該手勢有所回應,且包括使用手指操作瀏覽器時,使用者可以縮小或放大網頁嵌入的程式,如地圖,卻不影響整個網頁頁面比例等。Apple還有一個較早的專利,US7,657,849是手指滑過螢幕解鎖的技術。
US7,966,578
Title :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trans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iling Date : 2007.12.19.
Issue Date : 2011.6.21.
Abstract :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a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a touch screen display, comprises displaying a portion of page content, including a frame displaying a portion of frame content and also including other content of the page, on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An N-finger translation gesture is detected on or near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In response, the page content, including the displayed portion of the frame content and the other content of the page, is translated to display a new portion of page content on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An M-finger translation gesture is detected on or near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where M is a different number than N. In response, the frame content is translated to display a new portion of frame content on the touch screen display, without translating the other content of the page.
US7,657,849
Title : Unlocking a device by performing gestures on an unlock image
Filing Date : 2005.12.23.
Issue Date : 2010.2.2.
Abstract :
A device with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ay be unlocked via gestures performed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The device is unlocked if contact with the display corresponds to a predefined gesture for unlocking the device. The device displays one or more unlock images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predefined gesture is to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defined ges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unlock image may include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to a predefined location and/or moving the unlock image along a predefined path. The device may also display visual cues of the predefined gesture on the touch screen to remind a user of the gesture.
Smart的看法
智慧型手機已是目前各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訴訟也不斷,這個專利影響到的廠商,除了目前使用電容式的觸控螢幕手機的公司包括:HTC、Samsung、RIM、Nokia...外,生產觸控式螢幕的公司,如辰鴻...等,可能也是另一波的潛在受害者,未來在產業中會不會掀起另一個專利大戰,值得注意。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Facebook侵權案和解落幕
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的同學Cameron Winklevoss和Tyler Winklevoss控告Facebook剽竊他們的點子,官司在2008年Zuckerberg賠了US$6,500萬元和解,包括US$2,000萬元現金,及在Facebook估值US$150億元時價值US$4,500萬元的未上市股票。
但兩兄弟隨後以Facebook刻意隱瞞該公司的股票價值,導致他們得到的報酬遠低於原先要求為由,試圖推翻協議,並要求獲得更多報償。
於是,二兄弟在2011.1.向舊金山聯邦上訴法院提告,要求撤銷之前的和解,法院在2011.4.11.裁決他們的和解協議有效,Cameron Winklevoss和Tyler Winklevoss必須要遵守2008年的和解方案,二兄弟於2011.6.24.決定放棄上訴,全案落幕。
但兩兄弟隨後以Facebook刻意隱瞞該公司的股票價值,導致他們得到的報酬遠低於原先要求為由,試圖推翻協議,並要求獲得更多報償。
於是,二兄弟在2011.1.向舊金山聯邦上訴法院提告,要求撤銷之前的和解,法院在2011.4.11.裁決他們的和解協議有效,Cameron Winklevoss和Tyler Winklevoss必須要遵守2008年的和解方案,二兄弟於2011.6.24.決定放棄上訴,全案落幕。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Apple的新專利
根據USPTO所公開的專利資訊顯示,Apple申請了一個社群交友的專利,可以透過個人所設定項目在當前位置完成自動配對,同時將資訊傳送至附近適合對象的iPhone螢幕內,畫面中將會顯示個人照片 (或其他設定資料)、配對合適指數或與Ping功\能整合,另外也會顯示傳遞訊息對象的相對距離範圍。
看起來好像很好,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實用價值!
US20110142016
Title : AD HOC NETWORKING BASED ON CONTENT AND LOCATION
Filing Date : 2009.12.15.
Application Date : 2011.6.16.
Abstract :
Methods, program products, and systems for ad hoc networking based on content and location are described. A user of a mobile device can identify another user using another mobile device who is close by, if both users have requested to participate in networking. Common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of two or more users located close to each other can be identified from content, including automatically created usage data of the mobile devices. Usage data of a mobile device can be created based on activities performed on the mobile device (e.g., songs downloaded), a trajectory of the mobile device (e.g., places traveled), or other public data available from the mobile device (e.g., pictures shared). Each of the users can be notified that another user having the common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is close by. A means of initiating communication can be provided to the user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sers.
看起來好像很好,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實用價值!
US20110142016
Title : AD HOC NETWORKING BASED ON CONTENT AND LOCATION
Filing Date : 2009.12.15.
Application Date : 2011.6.16.
Abstract :
Methods, program products, and systems for ad hoc networking based on content and location are described. A user of a mobile device can identify another user using another mobile device who is close by, if both users have requested to participate in networking. Common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of two or more users located close to each other can be identified from content, including automatically created usage data of the mobile devices. Usage data of a mobile device can be created based on activities performed on the mobile device (e.g., songs downloaded), a trajectory of the mobile device (e.g., places traveled), or other public data available from the mobile device (e.g., pictures shared). Each of the users can be notified that another user having the common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is close by. A means of initiating communication can be provided to the user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sers.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台灣青啤商標被廢止
台灣菸酒公司2004年間申請將「台灣青啤」、「台灣青啤酒」兩件商標案成功\註冊商標,但2009年台灣青啤公司以台灣菸酒公司對於這兩項商標,都已逾三年未使用,要求智慧財產局廢止兩件商標註冊。
台灣菸酒公司不服裁定提起行政訴訟後,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台灣菸酒三年不使用這兩項商標卻無「正當事由」,2011.6.16.判決台灣菸酒兩商標案均敗訴定讞。
台酒的說法
因「台灣青啤」、「台灣青啤酒」兩商標於2006.8.17.註冊公告後,曾被台灣青啤公司以違反商標法提出「異議」,該案尚未審結,擔心兩個商標有被撤銷註冊及違反商標法的民、刑事訴訟風險,才未使用,具有「正當事由」。
最高行政法院的見解
商標法第57條規定的三年不使用商標的「正當事由」,是指不可歸責於商標權人的事由,如天災、地震、原料短缺等事由,不包括台灣菸酒所述理由。
台灣菸酒公司不服裁定提起行政訴訟後,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台灣菸酒三年不使用這兩項商標卻無「正當事由」,2011.6.16.判決台灣菸酒兩商標案均敗訴定讞。
台酒的說法
因「台灣青啤」、「台灣青啤酒」兩商標於2006.8.17.註冊公告後,曾被台灣青啤公司以違反商標法提出「異議」,該案尚未審結,擔心兩個商標有被撤銷註冊及違反商標法的民、刑事訴訟風險,才未使用,具有「正當事由」。
最高行政法院的見解
商標法第57條規定的三年不使用商標的「正當事由」,是指不可歸責於商標權人的事由,如天災、地震、原料短缺等事由,不包括台灣菸酒所述理由。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Nokia vs. Apple 落幕了!
Nokia vs. Apple 經多過回合的淚\戰,終於如預期的以合解收場,前情請看:http://km-ip.blogspot.com/2011/01/nokia-vs-apple-part-v.html
雙方於2011.6.15.就專利授權達成協議。此協議包括雙方之間就所有的專利訴訟達成和解,包括撤銷雙方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向對方提起的訴訟。Apple將向Nokia支付一筆金額不詳的一次性費用以及在協議有效期內持續支付的專利使用費。
Smart的看法
專利和解的權利金數字一向被二造列為機密,本案亦不例外,但是,外界總是對這個數字好奇。
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分析師·KaiKorschelt的估算:Apple在2011.Q1前銷售總共1.1億部iPhone,按照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它的全部銷售額,再從中提取1%的權利金,可能要支付US$6.08億元。
對Nokia近年疲弱不振的業績而言,這果然是一個大補貼,對疲軟的股價來說,也是一個強心針,難怪消息一公布,Nokia在全球各地的股價都大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像Apple擁有這麼多專利的公司都得要向Nokia繳保護費了,那其他廠商呢?尤其在Nokia近年業績不佳,而股票又持續下滑之下,在這個案子的鼓勵之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公司要付保護費了。
雙方於2011.6.15.就專利授權達成協議。此協議包括雙方之間就所有的專利訴訟達成和解,包括撤銷雙方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向對方提起的訴訟。Apple將向Nokia支付一筆金額不詳的一次性費用以及在協議有效期內持續支付的專利使用費。
Smart的看法
專利和解的權利金數字一向被二造列為機密,本案亦不例外,但是,外界總是對這個數字好奇。
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分析師·KaiKorschelt的估算:Apple在2011.Q1前銷售總共1.1億部iPhone,按照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它的全部銷售額,再從中提取1%的權利金,可能要支付US$6.08億元。
對Nokia近年疲弱不振的業績而言,這果然是一個大補貼,對疲軟的股價來說,也是一個強心針,難怪消息一公布,Nokia在全球各地的股價都大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像Apple擁有這麼多專利的公司都得要向Nokia繳保護費了,那其他廠商呢?尤其在Nokia近年業績不佳,而股票又持續下滑之下,在這個案子的鼓勵之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公司要付保護費了。
訂閱:
文章 (Atom)